是不是感觉“双性人”这个词很神秘?但实际上这是真实存在在身边的群体。
这个上身是女人,下身却拥有男性特征的人叫阿华。
为了躲避歧视,她竟然独自一人在深山里生活了整整40年。
她渴望爱情,渴望像正常女人一样结婚生子,却因为身体的“缺陷”一次次受挫。她努力打工赚钱,希望能通过手术改变命运,却屡屡碰壁,直到现在她依旧过着“见不得光”的日子。
阿华
她最喜欢大红色
一般人大概很难想象阿华住的地方,那是江西南昌一个村子里的一间木屋,因为年久失修,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破损。
一进屋就能闻到一股潮湿和木头腐朽的味道。
可就是在这间看似破败的木屋里,墙上却贴着女明星的海报。
这些海报有些已经褪色、卷边,甚至破损,却依然被阿华珍视地贴在墙上,因为这代表了她心中那个关于“女人”的梦想。
阿华喜欢红色,特别是那种鲜艳的大红色。
她有一双红色的高跟鞋,那是她最珍贵的东西之一。
即使搭配的是简单的衣服,也让她感觉自己更有“女人味”了。
2012年在南昌的一家小饭馆里,阿华遇到了男人阿东。
阿东的出现,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给阿华生活带来了一抹亮色。
阿东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仔,没有钱长得也不帅,但他对阿华很好。
因为阿华喜欢红色的衣服,他就会在节日送她一条红色的裙子。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在阿华看来非常珍贵,因为从来都没有人对她这么好。他可知阿华心里始终有一个解不开的结,其实她是一个“双性人”。
她非常害怕被人知道这个秘密,认识阿东之后她就更加紧张了,因为她很害怕阿东嫌弃她,如果阿东离开,可能再也不会有人爱她了。
有一次她去阿东家做客,晚上睡觉的时候,她坚持要和阿东的妹妹睡在一起,就是为了避免和阿东发生亲密关系,以免自己的秘密暴露。
明明很爱对方,却不敢靠近,害怕失去。这种内心的煎熬谁能理解?
时间一天天过去,阿华越来越不安。她知道总有一天阿东会发现她的秘密。
与其等到那一天,不如当下就结束这段感情。
于是她提出了分手,阿东不明白她为什么要离开。
不管怎么挽留,阿华都不愿意继续和他在一起。
她知道自己真的很爱阿东,如果有机会能做手术变成一个真正的女人,她一定会在手术之后马上回去找阿东复合。
厕所都不敢正大光明去
因为双性人的身份,阿华不止在恋爱的路上走得很难很累,就连平时的工作生活也受到很大的影响,那么她到底是怎么走到现在这一步的呢?
1974年,阿华在一个普通的农家出生了。
那个年代农村的条件普遍艰苦,添个孩子本该是件高兴事,可阿华出生后家里没人开心,大家都满脸愁容,就是因为阿华和其他孩子“不一样”。
也正是因为这个情况,她小时候走在路上都会被别的小孩脱裤子,谁都想看看这个小孩到底和正常人哪里不一样。
四五岁的时候,其他孩子都在田间地头闹着玩,只有阿华要面对医院里冰冷的检查仪器。检查的结果确定阿华是“双性人”。
医生说手术让阿华选择性别,500元可以成为一个正常的女孩儿,1000元可以成为一个正常的男孩儿。
在70年代,500元可以在农村盖一间像样的小房子了,1000元更是想都不敢想的巨款。
母亲和奶奶本来想让阿华成为一个男孩儿,但听到这笔巨款,她们开始倾向于让阿华称为女孩。
可即使是500元,阿华的父亲整天也就是在地里干活,累死累活晒得黢黑,只是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
后来阿华的母亲和奶奶先后去世了,父亲本来就对高昂的手术费发怵,这下家里两个主张给阿华做手术的人都不在了,这件事也就耽搁了下来。
阿华生活的村子很封闭,村民的思想也很保守,阿华的“特殊情况”在村子里成了个大新闻,他们谁也没有见过双性人是什么样的。
大人们在背后议论,孩子们给阿华起难听的外号,说她是“阴阳人”等等。
阿华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这些人要中伤她?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阿华的父亲从家里离开了,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简单来说就是不想要这个孩子了。
因为没有了经济来源,阿华也不上学了。
等长大之后她出去打工了,可是无论在哪里,她特殊的生理构造都让她感觉很不方便。
公共厕所和公共澡堂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再正常不过的地方,对于阿华来说简直就是禁地。
夏天的时候,工友们都在澡堂里痛痛快快地冲凉,阿华只能躲在角落里用毛巾擦拭身体。
晚上想要上厕所也只能忍着,她必须等到深夜四下无人的时候,才敢偷偷地去解决上厕所。这种生活充满了压抑和恐惧,让阿华身心俱疲。
有一次阿华在建筑工地打工,为了避免麻烦她不得不女扮男装,和一群男人住在一起。
工友们常常光着膀子,或者直接在宿舍里换衣服,阿华感觉很尴尬。因为这些经历,阿华更加渴望成为一个“正常”的女人了。
终于成为真正的母亲
2014年有媒体报道了阿华的故事,她特殊的经历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甚至还得到了免费做手术的机会。
这对阿华来说,简直就像做梦一样。她也终于能去坟前告诉妈妈这个好消息了。
手术的过程很漫长也很痛苦,但阿华始终坚信,只要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所有的痛苦都是值得的。
医生帮她把面部进行了一些调整,还切掉了不属于女性的器官。
虽然由于身体原因,手术最终没能完全成功,但在法律层面上,她还是获得了女性身份,对于这个结果阿华已经非常满足了。
更让阿华感到欣慰的是,媒体的报道不仅让她获得了手术的机会,也改变了周围人对她的看法。
老家那些曾经躲着她、取笑她的村民,不再把她当作异类,而是像对待一个普通女人。
2018年对阿华来说是充满惊喜的一年,她父亲的一个远房亲戚,因为家境贫寒,妻子又身患残疾,无力抚养刚出生的儿子,想把孩子过继给阿华。
也许是出于母性的本能,也可能是多年来渴望拥有一个完整家庭的愿望,阿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那一刻她没有考虑自己能不能真的成为一个母亲,也没有考虑自己将要面临的种种困难,她只是单纯地想要感受一下做母亲的滋味。
一个渴望成为真正女人的“双性人”,第一次抱起一个小小的婴儿。
那个时候阿华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不完整”的女人,而是一个真正的母亲。
孩子来之后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户口。因为没有办理正式的领养手续,孩子的户口没有办法落在阿华名下,也就享受不了医保之类的福利待遇。
为了解决孩子的户口问题,阿华咨询之后才知道原来还需要孩子的亲生父母配合办理相关手续。但是孩子的亲生父亲年事已高,而且和孩子的母亲没有领取结婚证,这就很难了。
她没有稳定的工作,因为还要照顾孩子,所以她只能去找一些时间灵活的散活儿,自然赚到手的钱就不太多。
可她还是很努力地生活,自己吃的用的差点都没关系,她要好好养这个孩子,也许也是想弥补自己童年的不幸福。
换位思考才能感同身受
阿华的故事映照出了“双性人”群体面临的困境。
在这个世界上,肯定还有一些像阿华这样的人,他们出生就要面对异样的眼光和歧视,要承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痛苦。
很多“双性人”因为害怕被歧视,而选择隐藏自己的身份,不敢轻易向别人倾诉,也不敢轻易建立亲密关系,生怕自己的秘密被发现。
这种长期压抑的情绪,很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社会上很多人对“双性人”缺乏了解,存在误解和偏见。
这种不理解和不包容,让“双性人”群体更加边缘化,更加难以融入社会。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阿华会怎么做?
幸运的是,阿华虽然经历了种种磨难,但她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阿华的故事也可以引起反思,社会是不是对“不一样”的人太过于苛刻?
大家总是习惯用固有的思维模式去评判别人,总是强调“正常”和“不正常”,却忽略了每个人都是唯一的。
信源:
甬说 2022-11-25
揭秘“双性人”真实生活!上身女人下身男人,为避险独居深山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