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咱们的汽车市场变化得可不小,尤其是那些原本在咱们大中国肆意横行的外资车,现在有些都快“撤退”了,或者说是悄悄地退出了。
这可不光是厂家想走,而是这市场环境也真不是那么好做。
正如有句老话叫“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车不同”。就是说,每一年,市场上卖的车都不一样,消费者的口味也在变。今天咱就来盘点一下,近几年那些几乎退出中国市场的十大外资汽车品牌。
1. 雪铁龙(Citroën)
说到雪铁龙这品牌,老铁们可能记得,早些年它在国内可是有点儿名气的。特别是它的“雪铁龙C3-XR”,小巧玲珑,外形也挺洋气。
可惜,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者对它的兴趣越来越少。
根据2023年销量数据显示,雪铁龙在中国的年销量不到1万辆,根本无法支撑它继续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上运营。
要说这跟它的产品定位也有关系,主打中低端的雪铁龙并没有做到消费者心目中的“刚需”,又没法和那些本土品牌拼价格,也没能和高端品牌拼豪华,结果就是在夹缝中生存艰难。
2. 标致(Peugeot)
标致跟雪铁龙差不多,走得也是这条路。过去几年,标致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也不太理想,销量逐年下降。尤其是2019年以后,标致的车型几乎不再吸引年轻消费者。2023年数据显示,标致的年销量已经跌至2万台以下,基本上只能在大城市的车展上看见它的身影。
虽然有标致508L这样的中型车,但也没能扭转整体颓势,尤其是中国人对“老外”车的需求开始下降,很多人更愿意选择像吉利、长安这样的国产品牌。
3. 菲亚特(Fiat)
说起菲亚特,你可能会想起那款在早些年挺火的小车——菲亚特500。那时候,可不就那款车一度成为时尚的象征。不过,随着中国市场的车主越来越注重空间、舒适性以及燃油经济性,菲亚特显得越来越不合口味。
菲亚特的产品线本身就比较单一,车型选择不多,再加上2023年销量低得可怜,基本上要从中国市场上“退隐”了。
4. 雪佛兰(Chevrolet)
雪佛兰,这个美国的品牌,在中国市场也曾风光过一阵子。别看它旗下有科鲁兹、科帕奇这些大家熟悉的车型,但随着消费者口味的变化和对新能源车的需求增加,雪佛兰的传统燃油车销量逐年下滑。
尤其是它在中国市场的高端产品并没有打开局面,而低端产品又被本土品牌轻松超越。根据2023年的销量数据,雪佛兰的整体销量已经不如一线城市里的小品牌了。
如今,雪佛兰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已经越来越低,许多人表示,雪佛兰可能已经“退休”了。
5. 林肯(Lincoln)
林肯这个美国豪华品牌本来是想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的,特别是它的车型豪华大气,车主身份也挺显赫。
但问题是,林肯的定价一直偏高,且进口车型的维修保养也不便宜,再加上中国消费者逐渐更青睐性价比更高的豪华品牌,比如BBA(奔驰、宝马、奥迪)和本土的领克、魏派等。
2023年数据显示,林肯的销量急剧下降,基本上也没能获得预期中的成功,看来它的“豪华之路”在中国市场越走越难。
6. 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
捷豹路虎这品牌,老百姓印象中,应该就是豪车的代名词了。路虎的越野车和捷豹的豪华轿车,都是不少人梦想中的座驾。不过,受到了市场竞争、国产品牌崛起、以及经济下行的影响,捷豹路虎的销量在2023年已经直线下滑。特别是它的进口车型,价格太高,而且维修保养的费用也不便宜,导致不少消费者转向了比它更具性价比的车型。
数据显示,2023年捷豹路虎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比之前下降了约30%,已经接近“退市”的边缘。
7. 菲亚特克莱斯勒(FCA)
这家美国-意大利合并的汽车巨头,曾经是中国市场的宠儿。尤其是它旗下的克莱斯勒300C,曾经吸引了不少对豪华车有需求的消费者。但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菲亚特克莱斯勒的市场份额逐年缩水。特别是近几年,它没有推出足够能打的车型,加之合资品牌的市场竞争激烈,2023年FCA的整体销量已经非常低,逐渐退出了中国市场的竞争行列。
8. 沃尔沃(Volvo)
虽说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定位比较独特,主打豪华、安全,但近年来,随着国产豪华品牌的崛起,比如蔚来、理想、小鹏等,沃尔沃的销量也开始下滑。虽然它在电动化方面有所进展,但整体的市场份额依然难以突破。
根据2023年的销量数据,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并没有达到预期,尤其是没有推出足够吸引消费者的“爆款”,逐渐进入了一个“夹缝”状态。
9. 三菱(Mitsubishi)
三菱这个日本品牌曾经在中国的SUV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但随着长城、吉利、哈弗等国产品牌的崛起,三菱的市场份额急剧缩水。尤其是它的主力车型——欧蓝德和帕杰罗系列,逐渐被消费者冷落。2023年,三菱在中国的销量已经非常低,基本上没有多少存在感。大家也很难看到它的广告和活动,市场地位直线下滑,可能再也无法回到巅峰时的辉煌了。
10. 奔驰Smart
说到奔驰,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豪华大气的轿车,但这Smart就有点“小巫见大巫”了。
Smart曾经在中国市场卖得挺火,特别是那款两厢微型车。可是,随着消费者对小型车的需求减少,以及城市停车难度增加,Smart的销量逐年下降。2023年,Smart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已经不成气候,逐渐淡出了主流市场,甚至有可能退出中国市场。
笔者认为
总的来说,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退场”,不仅仅是因为产品本身的竞争力下降,也和中国市场的变化息息相关。近年来,国内汽车厂商的崛起,以及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都让这些传统的外资品牌面临了极大的挑战。
如果他们不能及时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恐怕会在未来彻底“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