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巫溪县一老汉连续多日梦到同一幅场景,最终按捺不住内心好奇按梦中指引在自家后院深挖十几米,竟真的挖出大自然的奇迹——地下鱼泉!自此他利用这鱼泉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然而一段时间后,政府部门却找上了他……
他是如何用这鱼泉致富的?政府得知后会怎样处理他的鱼塘?
后来据说在解放前,重庆巫溪宁广古镇也曾出现过鱼泉,乡亲们曾争先恐后拿着簸箕、水桶、脸盆来捞鱼回家吃。只是这鱼泉的说法只存在于所剩无几的几个老一辈老人叙说的故事中,大家只当是编来的童话故事,并没有当回事。
这样奇妙的景观,往往在古时候的人们看来是天降祥瑞。但按照专家的说法,应当是因为这里流过一条地下暗河,里面营养物质丰富,气候适宜,十分适合鱼儿生存。原先这条河在地上的时候就已经有成群密集的鱼,只是因为地质变迁突然转而流到地下,鱼儿也跟着不见天日自行繁衍了。
李常权从小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在心中已经扎下了根。他常在睡前幻想亲自发现那能冒出鱼来的奇妙宝藏,幻想自己拿着簸箕一捞就是满满当当的鱼。他相信村里老人说的绝不会是随意编造的故事,而应该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地方。
大概是从小到大多年的想象和对鱼泉真实性的坚信,当他人到老年之时,经常做到这样的梦。梦中有一个不认识的白发老人呵呵笑着朝他摆手,把他招呼过来之后指着他后院的一块石板让他往下挖。说只要挖下去,就能发现宝藏。
起初李常权根本就没当回事。做梦嘛,怎么能当真。可这一模一样的梦竟连续做了十几回,但每次他要搬开那石板往下挖的时候就醒了。他们家后院确实有一块石板,但那下面只是厚厚的松软泥土,什么也没有。
被这梦整日折磨的三心二意,他心里其实有点蠢蠢欲动,先是将这个梦和子女讲述了一番,想看看大家的看法。大家自然是不信,当个玩笑话听,但看到李常权严肃的神情又不忍心打击他,所以建议他可以闲来无事的时候先自己拿着铁锹挖两下试试。或许他挖了几锄头挖累了就不会再挖了。
一连挖了好几天都没什么动静,除了泥土就是那些被锄头砍成两半的蚯蚓和坚硬的石块。渐渐的这个坑越挖越深,但李常权却没有丝毫停下来的意思。
一定是还不够深,梦中老人说过,坚持挖总会有的。他白天挖晚上也挖,除去吃饭睡觉的时间里几乎都在挖坑。他的儿子担心父亲身体,又拗不过父亲的犟脾气,只能在空闲的时候帮着挖。但是挖到一定深度之后,单靠他们父子俩根本没法再继续挖了。
这时李常权想要花钱找个专业施工队来挖。可他们都是普通庄稼人,谁家能随随便便拿出那几万闲钱来找人挖一个没有确切希望的坑呢?况且家里住的都是自建的平房,再这么挖下去,估计地基都要挖废了,房子也要挖塌了。
村里人都笑话他,说他年纪大了得了老年痴呆,要是再纵容他这么挖恐怕家就挖散了。但即便这样,李常权丝毫没有泄了干劲,反而更加奋起快挖。他女儿实在不忍心父亲这样辛劳,最后出了自己的多年积蓄五万块钱给他请了一个施工队。
然而可别看只是简单的挖坑,五万块根本就不够用,花光之后李常权不想再要孩子的钱,又不想放弃,便又借了些外债。他其实在这期间也质疑过自己,但潜意识里还是决定坚持下去,他这辈子已经快要过完了,索性就豁出这条老命赌一把吧。
皇天不负有心人,突然有一天,伴随着儿子激动的呐喊,一阵清脆的水声从坑中传出。这时这个坑站在平地上看已经像六层楼那么高,若不慎掉下去绝对会摔个半死。但当挖到一定深度之时,坑底喷涌出地下水,还有密密麻麻的鱼。
这些鱼跟水一样源源不断,似乎没有穷尽的时候。它们个头不大,鱼头和肚子都有点扁平,身子比较长,看模样就长得很肥美。据专家鉴定,这些鱼正是云南盘鮈鱼,盛产于云南四川一带,鱼肉肥美无异味,适合各种方法烹饪食用,关键还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
既然从自家后院挖出,还花了这么多钱,这自然全是李常权一家的私有财产。从那以后,他们全家人的工作就是轻而易举的从泉里捞出密密麻麻的鱼,然后卖出去,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捞出五百多斤!整个汛期下来捞出一千多公斤不是问题,不用多长时间十几万块钱到手。
李常权很快还上了挖坑时候欠的外债,接着就是进行这几乎没有成本的买卖。这鱼在镇上的饭店很受欢迎,甚至还有人驱车几百公里专门来吃这个鱼。除了吃之外,大家对于从这样的奇观也很是好奇,几乎每天都有邻里街坊前来观赏“鱼泉”。
本来他们家就位于宁厂古镇,这里是中国早期的制盐重镇,曾辉煌千年,风景秀丽,平日有许多游客前来旅行。自李常权家的神奇鱼泉名声在外后,从外地来的游客也纷纷前来观赏。这样一来,李常权家后院直接成了一个景点,除了有驱车几百公里来吃鱼的,也有远道而来专门为了看鱼的。
他为人热心,大家想看就看,一开始大门敞开迎接八方来客。但时间一长这也不是个办法,正常的日子都要没法进行。这时有邻居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象征性的收点门票钱,一来有个门槛可以筛掉一部分游客,二来可以拿着这笔钱用来对鱼泉进行修缮维护。
李常权听着有道理,便决定一人收五块钱的门票。没想到来的游客不但没有变少,反而因为收门票而让大家更加确证了这是个值得一看的景点,来的人更多了。在旅游旺季,一天来个千八百人不成问题。
为方便游客观赏,李常权又请来施工队,将地面到鱼泉的路用台阶连接起来。游客们一步步往地下十几米处走,随着环境逐渐变暗,仿佛正在进入一个新的世界,这时感官被放大,成群的鱼儿在泉里扑通的声音变得格外悦耳。
很快,李常权家换上了新车,住上了新房子,还有了好几百万的存款。不过毕竟是意外之财,来得未免太轻巧了。俗话说山水也有穷尽的一天,李常权和儿子一番商议之下,决定开始人工养殖这种鱼。
他们包下了大片的池塘,亲自钻研技术。刚开始的时候因为缺乏经验,他们赔了不少,但这些年来的积攥已经令他们家大业大,这点亏损不算什么。靠着当年挖坑那样锲而不舍的精神,他们愣是把人工繁殖的技术给熟练了起来,养出来的鱼和鱼泉里捞上来的一般无二,这新拓展的生意也渐渐步入正轨。
不仅如此,他们还增添了许多新品种,能够满足更多的客户群体需求。紧接着,李常权的儿媳和儿子一番商量之下决定开一家以此为主题的农家乐,主打鱼宴。这家农家乐建的十分宏伟,有好几层楼那么高,镶嵌在绿山之间,古朴雅致,从外面看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每天来的顾客络绎不绝,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靠着自家后院的“宝藏”,李常权成了当地有名的富豪。这其中有运气,有坚持,也有李常权一家的长远眼光。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懂得持续发展,因为鱼泉确实也有“干涸”的时候。
随着李常权的故事人尽皆知,政府部门也注意起来。2018年时,国家颁布禁渔休渔政策,政府特地派人来和李常权家协商鱼泉的前景命运。政府希望签走这鱼泉的所有权,用科学方法合理规划捕捞,并扩大宣传让鱼能够卖到更远的地方,但卖鱼的钱一分都不会少了李常权的,景区门票也还都归李常权家管。
犹豫了几秒后,李常权爽快的答应了。其实单靠他养殖的鱼,也够全家老小过上富裕日子了。
几年之后,鱼泉的产量渐渐变少,就连汛期也没有当年刚挖出来的时候那么多了。李常权的高瞻远瞩给他们家保留了一条退路。现在一家人仍靠鱼生活着,这个景区也仍旧开放迎接着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