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很多网友最近这些天一直在各大媒体以及专家学者的解读当中都了解到一些现象,比如说就业的问题。
比如说内循环、外循环,以及一些国际问题,好像很多问题最后都和经济有关系,我曾经看到一个纪录片。
有主持人问王健林,怎么能够增加大家消费的意愿?
王健林讲了这样一段话,大概意思是增加大家消费的意愿,很简单,那就是加工资,全民加工资,大家手里面有钱才能够去消费,可是如果谈到怎么提升经济,那就是另外一个话题,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其实从王健林的回答当中,大家也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提升基本的工资,那么大家就有消费的欲望,就有消费的能力,这就好像前段时间一个热搜。
白岩松在电视节目当中不断的追问专家,为什么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我在这个问题上的个人见解是,老百姓的钱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比如说你要用这些钱去交电费。
去存孩子的学费,给孩子买课本,这样的钱,在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不属于钱,这是属于生活费,这些生活费老百姓是不敢动的。
另外一种钱。
就比如说本来用5000的手机,觉得手里有些多余的钱,那么就买2万块钱的手机,这是一种消费的提升,给媳妇买个好衣服,买个贵的包。
这些才是真正意义上老百姓可以流动的钱,可以提升消费的钱。
我看到媒体发布了这样一个消息。重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这条消息。
其中讲到了这样一句话,在劳动关系当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我觉得这句话很关键,里面点明了在工资、企业以及劳动者三者之间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那就是工资的分配,劳动报酬的分配,要提高占据的比重,而怎么提高占据的比重,对于很多网友来说,最简单最朴素的观点,那就是直接在基础工资上面的提高。
我们都清楚,企业付给劳动的报酬,加班费也好,分红也好,福利也好,这些都和基础的劳动工资有关联。
比如说一些地方的最低工资标准2000块钱左右,有些比较贫困的县城最低的工资标准。
有1800块,有1900块,一些稍微大一点的城市,有些地方的最低工资标准是2250块,有些地方是2450块,其实这样的基础标准工资已经是非常少了,我们都清楚,这些年来,咱们迎来了三四十年的高速发展,可是工资以及劳动者的报酬跟不上物价的上涨。
就拿我家乡县城的富士康来讲,我们县里富士康给出的基础工资标准,是2150块。
换一句话来讲,一个农民工盖了一辈子的房,那么想要在县城里买一套房需要多长的时间?
这也是一种劳动付出分配的比重。
也是最浅显直白的观点,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为什么大家有钱不敢花,那么如果在基础工资上提升比重占多的话,最起码大家手里能够有一些多余的钱,那么就有消费的欲望,手里面有钱了,大家才不会显得那么的慌乱。
最简单直白的就是。
提升基础的工资,只要基础的工资提升了,那么加班费也会相应的提升,这绝对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当然了,这还涉及到企业运转,涉及到企业效应。
那么这样的一条消息,其实给大家最简单直白的感受,就是要让国内的企业给基层的员工加工资。
提升这样的一种比例,提升基层的待遇,放到首位来讲的话,这对于很多网友来说是一件利好的事情,我不知道大家怎么来看待这条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