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的一个夏天,北京的天气格外晴朗。
这一天,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来到了北京,她叫陈玉英。
您可能对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但说起杨开慧,您一定知道。
陈玉英就是杨开慧生前最亲近的人,可以说,她就像杨开慧的家人一样。
30多年过去了,毛主席亲自接见了她。
在这次见面中,陈玉英向毛主席说出了杨开慧牺牲前的最后交代。
这些话,让毛主席深深动容。那么,杨开慧牺牲前究竟对陈玉英说了什么呢?
时光倒回到1926年,那一年,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大儿子毛岸英刚满4岁,二儿子岸青才两岁,杨开慧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孩子。
家庭的负担渐渐加重,杨开慧身边急需一个得力的助手。就在这个时候,陈玉英走进了杨开慧的生活。因为她的夫家姓孙,所以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孙嫂”。
当陈玉英第一次踏进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家时,杨开慧并没有像一般家庭主妇那样,吩咐她干这干那,而是对她说了一番让她终生难忘的话:
“我们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你不要当我是你的主人,我们就是朋友。”
杨开慧的这番话,让陈玉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
从那天起,孙嫂便成为了毛家的一份子,参与了这个家庭的点点滴滴。
她不仅照顾孩子们,还承担起了家务。当时,革命形势紧张,毛泽东离家多日,家里的重担落在了杨开慧和孙嫂身上。
一次,孙嫂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热水瓶,吓得快要哭出来,杨开慧却安慰她:“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别担心。”就是这样的小事,孙嫂感受到这个家庭的温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在艰难的岁月里与杨开慧一起同甘共苦。
1927年,毛泽东发动了秋收起义,随后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杨开慧则留在长沙的板仓,继续从事地下斗争。孙嫂始终陪伴在她身边,不离不弃。那个时候,毛泽东在外奔波,家里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连孙嫂的工资都无法支付。可孙嫂毫无怨言,不仅不要工资,还把自己之前的积蓄拿出来贴补家用。
1930年,国民党反动派突然包围了杨开慧的家。她与孩子们和孙嫂一起被捕,押入监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百般威胁,杨开慧没有屈服。
她在狱中度过了20个痛苦的日夜,但依然不改初心。这20天里,她写下了一些重要的文字,并只告诉了两个最信任的人——孙嫂和她的长子毛岸英。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被敌人提审,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次她很可能会走上刑场。就在她被带走前,孙嫂用自己的身体挡在牢门前,大声喊道:“不要带走她,要杀就杀我,让她回去带孩子!”尽管孙嫂拼命阻拦,最终杨开慧还是被敌人残忍杀害。
在杨开慧牺牲后的一个月里,党组织想方设法营救孙嫂和毛岸英,终于将他们救出。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杨开慧的母亲让孙嫂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而孩子们则被送往上海,寄养在幼儿园中。孙嫂虽然回到了老家,但这些年与杨开慧的点滴相伴始终深藏在心中,从未向旁人提起。
1949年,长沙和平解放。孙嫂得知毛泽东的队伍回来了,兴奋不已,急忙赶到长沙,希望能见上毛泽东一面。然而,那次她未能如愿。
直到1957年,孙嫂终于接到了毛主席的邀请,来到北京。在与毛主席见面时,两人激动万分。毛主席笑着说:“隔了三十年了,你还是老样子,还好健康!”孙嫂的心情难以平复,眼里含着泪水,久久说不出话来。
他们聊了两个多小时,聊到了过去,聊到了孩子,当然也聊到了杨开慧。谈到这个名字时,孙嫂的神情变得凝重起来。她终于说出了埋藏心底多年的话:“杨开慧在牺牲前,托我转告你,她没有做过对不起你的事情,她一直想着你,让你多保重。”
听到这句话,毛主席的神情变得异常沉重,目光变得深邃。他低声重复道:“我知道,我知道……”然后陷入了沉思。
中午时分,毛主席还与孙嫂一起吃了顿简单的饭。他反复叮嘱孙嫂要好好保重身体。这一幕,让孙嫂心里充满了感动。
四天后,毛主席再次接见了她,并给她和她的女儿孙燕各送了一张亲笔签名的照片。在分别时,毛主席特意嘱咐孙嫂,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联系自己。
毛泽东给陈玉英写的亲笔信。
从那以后,孙嫂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放下了。她不仅见到了阔别已久的毛主席,也替杨开慧完成了生前的嘱托。
1960年,孙嫂的女儿孙燕利用假期想去北京再次看望毛主席。那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未能答应他们的请求,但却寄去了一笔100元钱,帮助孙燕度过难关。
此后的岁月里,孙燕在长沙从事文化工作,而孙嫂也渐渐远离了公众视线。1978年,陈玉英受邀出席全国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会上,邓颖超特意向康克清介绍了这位曾与杨开慧一同坐牢的英雄女性。
1981年,陈玉英在长沙与世长辞,享年85岁。这位曾经陪伴杨开慧度过最艰难岁月的普通女性,用她的忠诚与坚韧,书写了一段动人的革命佳话。
陈玉英的女儿回忆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