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用户频频中招,究竟是谁的“锅”?
难道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最终都要以牺牲安全为代价?
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小王激动不已,对对方的身份和意图毫无怀疑。共享屏幕、打开“官方网站”,一步步按照骗子的指示操作,最终9万多元不翼而飞。事后,小王悔恨交加,却只能用“感觉像着了魔”来形容当时的状态。试问,如果不是骗子利用了FaceTime的便利,伪造来电号码,又怎能如此轻易地获取小王的信任?
另一位受害者张女士的遭遇同样令人唏嘘。骗子冒充“微信客服中心”,告知她开通了“免密支付”,每月将自动扣费800元。张女士信以为真,为了避免损失,按照对方指示操作,结果被骗走8万多元。试问,如果FaceTime没有屏幕共享功能,骗子又如何能一步步引导受害者落入圈套?
骗子利用FaceTime修改来电昵称、共享屏幕等功能,轻松伪装身份,操控受害者手机。而苹果公司对此似乎束手无策,难道用户的安全就如此不值一提?
难道用户为了避免被骗,就必须放弃一项便捷的功能?苹果公司难道不该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加强安全防护措施,而不是让用户自行承担风险?
这些诈骗案例,看似是用户防范意识不足,实则是骗子利用了科技的漏洞。骗子固然可恨,但平台的监管缺失同样难辞其咎。如果苹果公司能够加强对FaceTime功能的监管,例如限制来电昵称修改、增加屏幕共享安全验证等,就能有效降低诈骗风险。
更令人担忧的是,骗子掌握了受害者的精准信息,包括姓名、电话、身份信息、贷款信息等。这说明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依然严重。试问,在信息时代,我们的隐私如何得到保障?相关部门又该如何加强监管,打击信息泄露的黑色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