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我国,就能想到人口大国。
为什么还现在一些人不愿意生孩子?对此一些专家的建议更是让人直呼“离谱”。那么专家给了什么意见?
还记得新中国之初,情况还不太稳定,人口问题也是一个难关。再加上灾荒,让新生儿的啼哭成了稀罕事,人口增长缓慢,谁也没想到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转眼到了62年,经济复苏,日子好过了,生育的欲望也跟着来了。 好家伙,这一波人口增长堪比火箭发射,数据直线飙升,到82年,直接突破10亿大关,咱们国家也成了全球首个突破10亿人口的国家。
人口红利来了,经济发展是肉眼可见的快,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系列的问题。资源不够用、环境压力大、社会负担重,这些都是人口增长带来的“副作用”。
计划生育政策一执行就是40年。这期间,咱们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特别是98年以后,每年新增人口都没超过2000万,而且还在逐年下降。
尽管新增人口降低了,但中国经济却增长了不少。改革开放后, 咱们国家靠着丰富的人口红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经济一路高歌猛进,从一个低收入国家,一跃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现在更是朝着高收入国家迈进。
还记得改革开放之处候,吸引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套打法在当时的环境下堪称完美。大量农村人像潮水一样涌入城市,那时候,劳动力便宜,工厂订单多得接不完,GDP增速像坐火箭一样。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受教育环境也不一样,渐渐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也发生了改变。
面对生育率持续下降,国家也不是没想过办法。2015年,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但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出生人口并没有显著增长,甚至还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有人说,这是因为二胎政策来得太晚,错过了最佳生育窗口期。还有人说,二胎政策治标不治本,没有解决年轻人养育孩子的后顾之忧。
“人口警报”再次拉响,这次的警报声,比以往更加急促。
为了应对人口负增长,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2021年又开放了三胎,各种鼓励生育的政策也相继出台,什么生育补贴、延长产假,甚至还有地方把人工授精等项目纳入医保,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养个孩子成本太高,操心的事太多,年轻人压力山大,更别说现在女性独立意识越来越强,追求自我,生育意愿自然就降低了。
而社会化服务跟不上,也是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生育的重要原因。孩子谁来带?老人帮忙,力不从心;请保姆,价格昂贵;送托儿所,一位难求。养老问题同样让人头疼,父母生病了,子女要请假照顾,工作家庭两头跑,身心俱疲。
一些专家见状,也发表了一些意见供大家参考。
例如华裔经济学家黄有光就表示,如今面对男多女少的现状,再加上一些女生十分独立,追求高质量的爱情和婚姻,所以相对于之前来说就会比较“挑剔”。
而他的这番话,让不少人都觉得“颠覆三观”,怎么能越活越“封建”呢?
。便毫不客气地让他先管好“马来西亚的事”,少对中国的事指手画脚。
其实人口问题,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题,它关乎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也关乎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也有专家觉得,如何应对人口负增长的挑战,其实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才能找到最优解。
例如加大对社会化服务的投入,构建完善的生育支持体系,从时间、经济、技术、服务、环境等方面全方位减轻生育负担。什么延长产假、增设陪产假、提供育儿补贴、降低养育成本、加强托育服务等等,让年轻人敢生、愿生、乐生。
与其一味地“催生”,不如先问问年轻人“想生什么、怕什么”,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也要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消除职场性别歧视,保障女性就业权益,鼓励男性共同承担育儿责任,让女性在生育后能够兼顾事业和家庭。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原新:关于鼓励生育,我有三点想法
澎湃新闻:张俊森: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怎么鼓励人家生二胎或三胎
澎湃新闻:经济学家“应考虑允许一妻多夫”引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