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85年,北京政府想要重新规划火车路线,当时在规划中,工作人员发现,有一个坟墓正好挡在了路中间,当时所有人都想的是,赶紧找到这个墓,然后给它挪一挪,避免耽误工程。于是经过商议,工作人员将此事上报给了领导。
可是当领导得知此事后,立刻告诉手下的人,重新规划路线,不能动这个坟!
后来工作人员才得知,这个坟墓的主人,名字叫做孟凡章,18岁那年光荣牺牲。
可为何这个英年早逝的年轻人,能埋在丰台区云岗街心公园?他当年到底经历了什么,以至于修铁路都必须要绕开他的坟墓?
年少入伍
1969年1月15日清晨,北京城外的一个军营里,孟凡章忙碌地开启新的一天。这位年轻的卫生员虽然穿着厚棉服,但还是止不住全身发抖,寒风仿佛要刺穿他的骨头。
可就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孟凡章依旧如往常一般,早早起床开始工作了。
西行政村还有一位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每天挑水都很困难。于是,孟凡章就主动承担了这项艰难的任务,每次上学前都先将老人的水缸装满,这样持续了整整三年,直到孟凡章参军
1968年3月的一天,刚刚高中毕业的孟凡章兴冲冲地来到部队报到,通过了严格的审核,正式成为了一名新兵。他满怀热血,渴望能够为祖国出一份力,可当被分配到二连担任卫生员时,他顿感失落。
毕竟,当时中苏边境冲突频发,孟凡章曾经憧憬过能上前线作战,成为一名英勇的战士。而现在却被派到后勤部门,只能在连队里照顾战友们的身体健康。不过,在部队领导的思想工作下,孟凡章慢慢意识到了卫生员这份工作的重要性。
于是,这个"新兵蛋子"开始了自己的蜕变之路。他主动找来大量医疗书籍,自学起了针灸知识。每天,当其他战友们已经进入梦乡时,他还在挑灯夜读,或者拿自己的手臂练习扎针。有时,肉眼甚至可以看到他手臂上密密麻麻的针眼。
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奋学习和实践,孟凡章的针灸技术突飞猛进,经他施针,战友们高强度训练后的疲乏都得到了很好的缓解。大家都感叹,这个"新兵蛋子"竟然如此出色,顿时对他刮目相看。
从此,孟凡章在连队里声名远扬,大家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孟"。尽管他才17岁,却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稳重。
除了医疗护理,孟凡章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连队的战士们建立了详细的个人健康档案。他认真记录每一名战士的伤情,以便及时对症下药。
同时,孟凡章还定期给战友们上卫生预防知识课,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避免再次发生食物中毒等意外事故。连队官兵对他由衷地敬佩,认为他就是连队里的"小白衣天使"。
入伍第一年的夏天,因为天气实在是太炎热,战友们接连出现了发烧、腹泻等症状,孟凡章作为连队的卫生员,顿时陷入了焦急之中。难道是有人在食物里下了毒手?他迅速向连长报告了这一异常情况。
连长听后也十分棘手,毕竟炊事班的战士们都是几年的老兵了,怎么可能会伤害自己的战友?调查的重任只能落在孟凡章这个年轻的医疗兵身上了。
孟凡章急切地在医书上查找着相关的病因和症状对照,终于意识到这很可能是因为卫生条件不佳导致的细菌感染。
他立即对食堂的饮食卫生情况展开全面排查,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 食材和餐具没有得当清洗和保存,细菌乘机泛滥,寄生在食物中,从而导致了这次集体中毒。
连长对孟凡章的专业判断和快速反应表示非常赞赏,随即让他为全连的战士开展卫生知识培训。
每天上午,孟凡章都会给战友们上卫生知识课。渐渐地,孟凡章不仅赢得了战友们的尊重,也成为他们信赖的健康顾问。
不仅如此,孟凡章还时刻关注着周围群众的健康状况。有一次,他得知附近有一位瘫痪在床已经半年的老奶奶,便主动背上药箱,前往探望。经过细致检查和诊断,孟凡章判断这并非不治之症,便制定了一套针灸推拿的治疗方案,并亲自上门给人家治病。
奇迹就这样发生了!经过孟凡章精心的治疗,半年后,这位老奶奶竟然能够自己下床走路了。周围的邻居邻里无不对孟凡章刮目相看,称赞他"医术高超"。
舍命救火车
1969年冬,寒冬的夜幕笼罩在大地之上,但是孟凡章丝毫没有被寒意侵蚀,他心中只有一个想法 ——去看望自己的战友。
这名年轻的卫生员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尽管已经完成了部队当日的所有工作,但他仍然挂念着身在二连的战友们的健康。特别是二班班长安福增,他的腿疾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孟凡章十分牵挂。
在夜色的掩护下,孟凡章独自一人沿着铁路线前往二连的驻地。突然,他发现前方的铁轨上放着一块巨大的石头,这无疑会给即将经过的火车带来严重隐患。
孟凡章并没有多想,他立即丢下手中的药箱,奋不顾身地冲向铁轨,拼命想要把这块碍事的大石头移开。就在这时,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从他身后呼啸而来,剧烈的撞击声在寂静的夜里回荡。
列车长看清了眼前的危险情况,立即采取紧急刹车措施,但巨大的惯性之下,火车还是从孟凡章身上碾了过去。鲜血染红了雪地,孟凡章倒在了铁轨旁,生命垂危。
连队的战友们闻讯赶到医院,焦急地等待着孟凡章的消息。四个小时的抢救过后,他终于醒了过来,但他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询问"火车得救了吗",在场的人无不落泪。
不久之后,孟凡章英勇牺牲的消息传遍了全军,他的英雄事迹更是震惊了无数人。年仅18岁的他,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他人的生命。
孟凡章的遗体被分别安葬在两个地方,一部分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内,另一部分则被葬于他牺牲的铁路旁。
上世纪70年代初,孟凡章的英勇事迹在全国引起轰动。人们纷纷前来聆听关于孟凡章同志的报告会,无不为这位勇敢的年轻人所深深感动。
孟凡章的母亲姜素清也受邀进行全国演讲,她向亿万观众讲述了儿子为国捐躯的感人故事。姜素清呼吁年轻人要像孟凡章那样,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孟凡章当年搬动的那块巨石,如今已被永久保存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供全国人民瞻仰。这块平凡的石头,却见证了一段不平凡的英雄事迹。
很多人难以理解,为什么孟凡章会获得如此崇高的待遇,甚至比"雷锋"还要隆重。难道仅仅是因为保护了一辆火车?
保护的真相
实际上,当时这些人并不知晓真相。原来,孟凡章所保护的,正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资产—— "长征一号"火箭的试车弹!
在那个中国科技还相对落后的年代,国内科研人员正在孜孜不倦地奋斗,力图打破航天领域的空白。
就在孟凡章英勇牺牲的那天,他的行为成功阻止了一列运送"长征一号"火箭试车弹的列车发生脱轨事故。虽然最终以生命为代价,但他的英勇行为确保了这枚载着中国航天梦想的火箭试车弹平安抵达目的地。
曾经参与"长征一号"试验工作的王学朴,如实向人们讲述了当年的情况。原来,孟凡章就是为了保护这项关乎国家重大利益的试验品,而不幸壮烈牺牲的。
即便经过这么多年,当年的科研人员们也始终没有对外公开这个隐藏已久的秘密。直到他们陆续退休,真相才向他们公开。
要知道,当时对于中国来说,首枚长征火箭试车弹是关乎国家航天事业未来的关键性试验品。
当时,正值中国与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科技竞争异常激烈。为了追赶航天领域的落后,国内的科研人员们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牺牲。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遭到了来自反动势力的不断破坏。
那块横卧在铁轨上的大石头,无疑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如果当时火车真的撞上了它,后果不堪设想,不仅会造成更多生命的损失,甚至还可能会对"东方红一号"的发射任务造成严重影响。
也正是因为孟凡章的英勇牺牲,才确保了装载"长征一号"火箭试车弹的列车平安抵达目的地,为后续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虽然当时出于保密需要,国家对外声称孟凡章保护的只是普通军用物资。
如今,在孟凡章烈士的墓前,每年依然有许多航天科研工作者前来瞻仰,以缅怀这位为国奉献生命的英雄。铁路专线依旧在不间断地运送着军用物资,犹如一个永不休息的守护者,述说着孟凡章的英雄事迹。
信息来源:
周口日报 孟凡章: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