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地缘政治的棋盘上,美国与中国作为两大核心棋手,将彼此视为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并将模拟与对方的军事冲突纳入各自的军事规划之中,这已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策略考量。

随着拜登政府任期即将结束,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一次智库活动中发出了明确信号:为应对与中国潜在的全面军事冲突,美国必须大幅增强弹药储备。

沙利文摊牌了,美国需要从过去3年里吸取教训,正为与中国爆发全面冲突,做军事准备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2月5日的报道,沙利文在美国知名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表演讲时强调,与中国在多个区域的军事对抗可能会导致美国现有的弹药库存迅速告罄。

他呼吁,美国应从过去三年的国际局势中汲取深刻教训,特别是在冲突爆发前做好充分准备,不仅要增加军事储备,还要确保在冲突期间能够迅速扩大武器生产规模。

沙利文所提及的“过去三年”,无疑是指向了仍在持续进行的俄乌冲突。

自2022年2月冲突爆发以来,尽管美国与欧盟联手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但仍难以填补长期战事所带来的装备消耗黑洞。

美欧多国频繁传出炮弹等关键物资短缺的消息,甚至迫使美国不得不从其他国家的订单中挪用装备,甚至协助他国采购弹药以支援乌克兰。

面对军事实力和军工生产能力均超越俄罗斯的中国,美国无疑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沙利文摊牌了,美国需要从过去3年里吸取教训,正为与中国爆发全面冲突,做军事准备

尽管沙利文的言论透露出美国为全面战争做准备的决心,但这并不意味着战争真的会爆发。

事实上,美国在处理与中国相关的军事危机时,往往表现出一种谨慎而退缩的态度。

例如,当佩洛西不顾中国强烈反对,执意窜访台湾时,面对中国展示出的强大武力威慑,美国航母舰队选择了绕行,避免了直接冲突。

同样,在南海问题上,尽管美国不乏介入的借口,但它始终保持着幕后指挥的角色,对菲律宾的承诺大多停留在口头层面,如《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中的保护承诺,实际行动却迟迟未见。

这些案例都充分展示了中国强大的军事威慑力以及美国对此的忌惮。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全面冲突风险目前处于相对可控的状态,双方的较量更多以代理人的形式间接展开。

例如,沙特与伊朗的世纪大和解,以及巴勒斯坦内部派系在中国斡旋下达成的“北京宣言”,都使得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布局遭受了重创。

沙利文摊牌了,美国需要从过去3年里吸取教训,正为与中国爆发全面冲突,做军事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沙利文关于增加对中国军事储备的建议,包含了几个值得深思的关键点。

一是,随着美中关系脱钩与碰撞的领域不断拓宽,双方的军事对峙正呈现出升级的趋势。

沙利文作为美国安全战略决策的核心成员,其言论无疑是在为未来的军事对抗做准备。

有美国媒体基于智库报告的分析指出,在与中国的军事冲突中,美国的弹药储备可能难以支撑一个月的消耗。

特别是台海地区,如果与解放军发生冲突,美国可能在三周内就消耗掉5000多枚导弹,其中最具威力的反舰导弹将在第一周内耗尽,从而失去对解放军后续攻击的防御能力。

然而,这些智库的推测往往基于理论假设,并可能受到寻求更多军费等因素的影响,与实际战争场景存在显著差异。

此外,智库人员的认知局限也可能影响推演的可信度。

从历史上看,无论是朝鲜战争还是越南战争,美国的主要智库都未能准确预测战事的走向,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美军和白宫政府的认知困惑。

因此,中国完全有可能在美方预期之外,给予美军意想不到的“惊喜”。

沙利文摊牌了,美国需要从过去3年里吸取教训,正为与中国爆发全面冲突,做军事准备

二是,我们必须警惕美国利用附属势力对中国发起代理人战争的可能性。

俄乌冲突已经证明,核武器和战略威慑并不足以阻止间接战争和代理人战争的发生。

美国通过岛内的“台独”势力、菲律宾、日本等渠道,与中国进行间接对抗的风险不容忽视。

美国庞大的军事装备规模,为其与中国进行间接地缘碰撞提供了重要的筹码。

这也迫使中国必须加快远域军事部署的步伐,推动工业和军事的全面升级,以应对这一既客观又现实的挑战。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环球网、参考消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