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将自己的整个生命都用在外交上了。
这是黄华妻子对丈夫的评价,作为我国曾经的外交部部长,黄华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外交事业,他用智慧和汗水,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3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黄华见证了许多历史性时刻,其中当新中国重返联合国后,他更是成为首任常驻联合国的代表。
可就是这么一位外交肱骨,却在晚年遭到了邓小平的严厉批判,甚至还被邓公大骂“胡说八道”,这是为什么呢?黄华究竟做了什么才让邓小平如此生气呢?
出色的外交能力
1913年,黄华出生于河北磁县,从小就接受了比较系统的文化教育,并且展现了不俗的语言天赋和沟通技巧,1929年考入了东北交通大学预科,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九一八事变后,黄华愤恨于日本的侵略行径,他为国家的前途担忧,并立志要报效祖国,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
1932年,黄华考入燕京大学经济系,面对日本侵华行为的不断加剧,怀揣中救国之心的黄华积极参加各救亡生运动,并在1935年,参与领导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1936年,黄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呼吁所有人联合起来一起抗日。
当时斯诺正在燕京大学当讲师,正是后来采访毛主席,发表《红星照耀中国》的那名外国记者,他一直支持学生抗日救国的主张,黄华也因此和他相识。当得知黄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斯诺便邀请他和自己一起前往延安,充当翻译。
作为革命圣地,延安自然是每一个革命青年所向往的地方,黄华也不例外,而斯诺此行的目的则是为了进行采访,两人一拍即合,一同朝延安出发。
到达延安后,黄华由于出色的才能被党组织一眼相中,便将其留下,任中央组织部干事,负责接待和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
1941年,黄华因工作表现出色,被调到军委工作,成了朱德的秘书,并开始负责一些外事工作,这为他后来的外交工作打下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凭借着多年的外事经验,黄华顺利进到了外交部工作,成为周总理的得力助手,此后的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都有他的身影,而他也在周总理的带领下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与成长。
到60年代,黄华先后在加纳与埃及担任驻地大使,通过他的努力,使得中非人民之间形成了友好的往来关系,并且极大的推动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建交。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议案,时隔20多年,中国终于再次拿到了在联合国上的合法权益。乔冠华在联合国大会上的笑,被西方记者精准捕捉,并称之为“震碎了联合国议事大厅的玻璃”。
而“乔的笑”也成为我国外交历史的经典时刻,当时中国代表团的副团长就是黄华。
之后黄华成为中国首任常驻联合国及安全理事会代表,在会议上让世界各国听到中国声音,见到中国形象。
1976年,黄华接任外交部部长一职,时刻谨记着周总理的八字真言:
“外事工作,授权有限。”
凡是需要表态的发言,他都会亲自过目,并向组织打报告,以免出现意外和错误。
接任外长后,黄华立马就迎来了一个艰巨的任务——与美国建交。
好在经过多年的外事磨炼,黄华已然经验老到,和这些美国大使交谈起来毫不费力,通过一系列的谈判与拉扯,中美最终在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黄华还多次陪同小平一起到美国进行访问。
1980年,黄华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三年后,又调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即使已经70岁了,仍然不妨碍黄华对于外交事业的热爱,他始终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多次带使团访问其他国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一贯谨慎的黄华,居然会在1984年的一天,突然遭到邓小平的批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乌龙的外交事故
1984年,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香港回归问题备受全世界关注,在两会召开期间,香港记者就香港问题对身为副委员长的黄华进行了采访。
只听那位记者高声询问黄华:
“香港回归后是否会有解放军驻守?”
由于当时尚未有具体政策指示,驻军也是一个相当敏感的话题,黄华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坑,一个回答不好就会让有心之人大做文章,因此并未给出明确回复,只保持了沉默。
不料一旁的耿飚居然嘴比脑子快,直接来了句:
“中国也许不一定会在香港驻军。”
虽然这种说法既没有表示肯定,也予以否认,但这种模棱两可的说辞,还是让媒体有了钻漏子的机会。
他们看来是对耿飚的发言大做文章,称“中国将来不会向香港驻军。”
很快,记者就找到了邓小平,向他询问这件事的真实性,邓小平得知这件事后勃然大怒,明确向记者表示:
“中国是一定要在香港驻军的,讲不在香港驻军都是胡说八道!”
话虽然是耿飚说的,但一旁的黄华并没有出言制止,无怪乎大家也认为他和耿飚的意见是一致的,因此邓小平在批评耿飚的同时,也连带训了黄华一顿,认为他是“胡说八道”。
而黄华得知这件事后,也是分外惊讶,他确信自己从未提到过驻军一事,为了澄清事实,他还特意打电话给邓小平,但接电话的是邓小平的秘书,黄华当即表示:
“麻烦你跟小平同志说一声,我保证我从来没有对香港的媒体讲过不驻兵一事,请小平同志予以确认。”
随后邓小平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调查,确认黄华的确和这件事毫无关系,在之后的工作中,邓小平也主动为黄华澄清事实,还向他道歉,称是自己错怪了他,这才让黄华如释重负。
尽管这只是一次乌龙,但也体现了外交无小事,对待外交工作,应当严谨细致,不能确认的话题便不应当说出来,不然代表的就是中国的立场。
而晚年的黄华,即便卸任了外交部长,也依然为祖国的外交事业献言献策,为促进世界和平贡献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力量。
2010年11月24日,黄华病逝于北京,享年98岁。
他的一生,都与新中国的外交事业紧密相连,他的名字,也将永远镌刻在中国的外交史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