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部天寿山麓,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寝所在地,建筑面积达一百二十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皇帝陵寝最多的建筑群。
明朝皇帝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地方修建陵寝呢?公元1409年6月20日,登上皇位继承人的朱棣就选派风水先生看中了燕山山脉的一个支脉,即赐名天寿山,认为这个地方是块风水宝地,于是选中了十三陵这个位置。
其中,修建得最大最豪华的陵墓要属长陵,也就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也是所有陵墓中的主陵,同时,也是游览最有特色最有价值的陵墓,房屋建筑结构几乎都是金丝楠木材质构成,整个构造均采用了一定的悬木力学原理,各种雕饰物画龙点睛,栩栩如生,很有观赏价值,号称中国最贵的房子。
毛泽东曾三次探访十三陵,在1951年4月第一次探访十三陵时,曾对明朝皇帝进行了整体评价:“十三陵修得很气派,与其这样劳民伤财,还不如为老百姓多办些好事,乐事,真正赢得他们的尊重和爱戴。”1954年4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一行中央领导第二次探访十三陵。
毛主席拄杖直立,注目远方,神态自若,看着十三陵被群山环抱,景色优美,感慨地说:“十三陵是个好地方,有山,风景好,就是缺水。”就是这么一句话,周恩来总理听后,马上心领神会。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建设十三陵水库的热潮立即展开,昌平区的所有青壮年劳动力怀着一颗热情似火的激情投入到水库建设中。
领袖风范,和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毛主席看着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脸上溢满了笑容。
共和国总理的风范,周总理和人民群众谈笑风生,这种心贴心的交流,也只有在毛主席、周总理他们那一代领导人身上才有。
这几张老照片是1958年5月25日,毛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亲临水库建设工地参加劳动的画面,非常有亲和力,曾感染着无数国人和外国朋友。
领袖们时而与身边的群众谈笑风生,时而注视着充满激情的劳动场面,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群众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啊!
这是1964年6月16日,十三陵水库建成蓄水后,毛泽东主席在水库里游泳时的情形。主席在碧绿清澈的水波中畅游着,时不时仰望一下周围青翠的群山,心情舒畅。可以说,十三陵水库就像一颗镶嵌在群山之中的明珠,熠熠生辉!
体现了毛主席不仅热爱人民,热爱大自然,还有一种将自己赋予大自然怀抱的美好情怀!同时,展现的也是一种大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