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清心鸡”也真是“鸡飞蛋打”了——生意好得满城飘香,结果一到国庆假期后就来了个大变脸,悄无声息地全线关门。那些还攥着会员卡、想着节后好好吃顿清心鸡的顾客们,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手里的卡就像废纸一样。更气人的是,居然有家店还改了名叫“广州清鸡”,直接翻脸不认账了,这操作让人怀疑老板是不是开了家“变脸餐厅”。
咱们说说这事背后的问题吧。首先,顾客的钱去哪了?“资金链断裂”这解释确实让人很难买账,毕竟生意火爆的时候天天人山人海,突然说资金链崩了,这种“甩锅式解释”显然不能打消顾客的质疑。这不禁让人想起前阵子另一个跑路的山葵家——设备调试是假,跑路是真。于是,这种办卡消费模式成了问题核心:你提前把钱交给商家,本以为是个划算的“优惠”,结果一不小心成了商家跑路的“垫背”。
问题不仅是顾客,店员也没好过。清心鸡一夜消失,那些辛苦干活的员工工资也被拖欠,这关店动作显然不是一两天能决定的。很多员工还在懵逼状态下,就已经失业了。这就更让人怀疑:老板是不是早就打好了算盘,一边忽悠消费者办卡,一边准备着全身而退?
这类“网红餐厅”跑路现象,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像这种短期内靠着几道招牌菜和营销手段火起来的网红店,很多都把心思用在快速圈钱上,根本没想过要稳扎稳打地做品牌。结果消费者的钱交了,吃不到鸡也就算了,还要被这种“跑路式结局”恶心一把,实在让人心寒。
说到底,这些跑路的店老板就是利用了办卡模式的“预收款”漏洞。这种模式本身就像是个双刃剑,好的商家确实能通过会员卡积累一批忠实顾客,提升回头率。但坏的商家只想快速捞钱跑路,等消费者发现问题时,钱早进了别人的腰包。关键是,监管上现在还存在很大空白地带,消费者只能在事后“哭天喊地”,却没地方去讨公道。
其实,消费者想吃顿安心饭都这么难,社会整体的信任度也在一点点被这种跑路行为消耗殆尽。网红餐厅的火爆也好,餐饮行业的激烈竞争也罢,消费者买单的从来不只是那几道菜,而是对品牌的信任和对服务的期待。但这类餐厅一关门,消费者成了待宰羔羊,想要维权却无门,真的是交了钱还得忍气吞声。
最后问题来了,办卡消费模式真的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一方面,我们都希望享受到打折优惠,另一方面,又担心钱付了,商家却跑了。到底如何才能避免更多类似“清心鸡”“山葵家”的“跑路式悲剧”呢?那么最后小编想问:你手上还有多少这种预付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