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它的到来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秋季的中后阶段,“秋分”这天把秋季90天划分为两部分,平分秋色,故为“秋分”。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微风习习,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
“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进入秋分太阳直射的位置进入南半球,日照时间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降温速度快。如果到了秋分节气,晚稻还没抽穗扬花,那么水稻的产量无法保证,难以丰收,这样的稻谷就只能割了喂老牛。
秋分的到来不仅代表着自然界寒气更重,也意味着我们进入了秋天的中间阶段,秋天属金,此时位于深秋,秋分进入金旺的巅峰,所以说秋分是个典型的秋天节气。
《四民月令》中写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后十日中美田。”秋分是秋分、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时候,贵在“早”字,这个时候,农民们要抢收棉花、烟叶、晚稻等农作物,抢晴耕翻土地,也要准备进行新一轮的种植,比如小麦、小香葱、油菜、樱桃萝卜等。
“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秋分要避免早霜冻、连阴雨的危害,还要早播种冬种物,为来年丰产奠基础。正是应了“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的说法,秋分多晴天是件好事,既有利于收割、晾晒庄稼,也有利于播种。
我国古代以农业为主,而好年景才能出好粮,天气变化尤为重要,因此老祖宗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了宝贵的经验,比如关于秋分的农谚。在农村,有句老话叫做“冷不冷,就看秋分”,说的是秋分的天气可以预测冬天的冷暖,那么今年冬天冷不冷呢?我们看看农谚是咋说的。
一、秋分有雨湿裤脚,数九寒天雪过膝
这个农谚的意思很简单,说的是如果秋分节气当天出现了下雨的情况,那么根据老祖宗的经验来看,到了数九寒天的时候会下很大的雪。数九天一般指的是“三九”、“四九”阶段,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九四九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所以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形容。
如果这个时候下起了大雪,预示着冬天会比较冷。如果三九四九多以晴天为主,那么说明冬天会比较暖和,是个“暖冬”。
“雪过膝”形容雪下的非常大,记得小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由于雪非常厚,影响了交通出行,当时上学的孩子们也要休课一星期,人们出门扫雪、撒盐,希望能早点恢复正常生活。但现在全球气候变暖,下大雪已经很罕见了。
二、秋分风起紧,冬至寒流深
这个农谚的意思同样很简单,说的是如果秋分节气多秋风瑟瑟,那么预示着冬至时节寒流会更加强烈,冬天会更加寒冷。
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使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
秋分风起紧,是秋天向冬天过渡的一个信号,意味着冷空气活跃,风力增强。而冬至寒流深,是这种趋势的延续和加剧,说明冬季的寒流已经来了,并且达到一年中的顶峰,秋分风力增强,与冷空气南下有关,这预示着会是一个冷冬。
因此,农谚“秋分风起紧,冬至寒流深”的本质意思是说,如果秋分节气期间多出现凉爽的秋风,那么冬天会比较冷,并且秋分后的整个气温会比较偏低。
老话说“秋分西北风,冬天多雨雪”,秋分节气多刮风,预示着冬天不仅冷还多雨雪,冬天多雨雪是件好事,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也预示着来年会是个丰收年,是个好兆头!
三、秋分头暖,冬天少棉衣
进入秋分节气,虽然阳气收阴气盛,雷因阳而发声,所以此时雷少多晴,也就是多晴天,若是秋分头过于暖和,根据老祖宗的经验来看,冬天天气会比较暖和,“冬天少棉衣”只是形容冬天的暖和,像在北方,即使是暖冬,冬天也依旧需要穿棉衣、羽绒服过冬,而南方则不同,暖冬天气下不用穿这么厚。
老话说:“冬暖必有倒春寒。”在正常情况下,冬季应该是寒冷刺骨的,这是自然界的一种平衡与调节机制。然而,当冬季出现异常的温暖时,往往预示着春季可能会出现突如其来的寒冷天气,即“倒春寒”。
《田家五行》中就有“春寒多雨水”的记载,说明春季气温的不稳定往往伴随着频繁的降水。而“倒春寒”作为一种特殊的春季天气现象,不仅气温骤降,还可能伴随着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对农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好影响。正如俗语所说:“春寒料峭,乍暖还寒。”这种天气变化无常的特点,让人不得不提高警惕。
冬天冷点好还是暖和点好?老人们常说:“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夏热冬冷本就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若是冬天过于暖和,反而比较反常,而冬天冷些有利于冬小麦养分的积累,也预示着多雨雪,这可以增加土壤肥度,因此,冬天还是冷点比较好。
温馨提示:秋分后,秋风起,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气息加重,凉燥现象逐渐增多。因此秋分节气养生应以滋阴润肺、养阴生津为主,我们可以多喝水,多吃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食物。
总结:秋分节气是深秋的时候,老话说“冷不冷,就看秋分”,根据老祖宗的农谚看看,如果秋分当天下雨,预示着数九寒天会下大雪,并且雨雪会比较多;如果秋分节气多凉风强爽的风,那么预示着冬天是个冷冬,并且秋分后天气会整体稍冷;如果秋分当天暖和,那么预示着冬天天气比较暖和。
你认为农谚有道理吗?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