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之际,一部名为《父辈的战争岁月》的纪录片在央视正式播出,除六位开国大将外,节目主持人孔继宁的一则采访视频也悄然走入观众的视野:欲戴其冠,必承其重,毛主席长孙这层身份为我带来的不仅是荣耀,有时也是一种负担。
这不禁令人疑惑,为何孔继宁会认为自己的身份是负担?难道有哪些不为外人所知的隐情么?
“继承列宁遗志”
1962年10月,众人快步来到床前,眼神一刻都未曾从刚出生的婴儿身上移开,那是这一代的长子长孙,承载着家人的期盼。
“宁宁”,孔从洲将军定下了孙子的小名。知道这件事后,毛主席想了想,定下了外孙的名字为孔继宁,“宁”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列宁”的“宁”,他希望外孙能够继承革命思想,继承列宁遗志,长辈对后代的殷切期盼在这一名字中充分体现了出来。
出生后的几个月里,孔继宁一直在中南海生活,哪怕毛主席工作再忙碌,身体疲乏,都会在休息时逗弄自己的小外孙,两人的相处好似寻常人家的爷孙,充满了温情。更是在第一次抱着他高兴地说:继宁的出生也是让我在70岁这年当上祖父级的人了!
孔继宁从小便展现出了他与其余小孩的不同,不爱哭闹,安安静静的,颇得长辈们的喜爱。隔代亲也在毛主席与小继宁的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但在孔继宁心中,他对毛主席是陌生的,那段爷孙间的温情岁月,他是在母亲李敏的口中慢慢拼凑出来的。印象里,他与祖父甚至可以用生疏来形容。彼时的国内外形势,使得主席越发忙碌,李敏开始带着儿子在上海、北京两地奔波。
懵懂无知的孩子心里更不记得祖父的样子了,相比于毛主席,他对外婆贺子珍更为熟悉。向来乖巧的孔继宁是外婆的贴心棉袄,常常变着法的哄外婆开心。老一辈艰苦朴素的作风也影响了他,身为主席的外孙子,生活也如普通人家一般。
家中长辈几乎都是军人,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下,孔继宁很早便在心中种下了做一名优秀军人的种子,并且也一直在为了这个目标努力着。
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收到上级指示,在边境地区对越南黎笋集团为领导的武装侵略行为进行自卫反击。在声声枪炮中,孔继宁心中的种子发了芽。这一时期的他成功进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学习。
在校的他离梦想越来越近,孔继宁没有丝毫松懈,在操场上、训练室内常常能看到他挥洒汗水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以名列前茅的成绩毕业,并成功进入解放军总参谋部任职,后被派往驻外使馆。
家世显赫的他并没有借助父辈们的荣耀,每一次的选择都是自己一步一脚印拼搏而来的。在校学习时,身边的人都不清楚孔继宁的身份。直至毛主席去世,向师长请假回京吊唁,同学们这才知道,原来“伟人后代”就在身边。
转业归京投身事业
1997年,在国外任职武官助理的孔继宁收到消息,母亲李敏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差,年轻时因挨饿受冻引起的肺炎,时刻折磨着这位以花甲之年的老人。担心她身边没人照顾,主动向上级提出申请,转业回北京,回到父母膝下承欢。
也是从这时起,这位低调的毛主席长孙逐步为人所知。孔继宁的外貌虽然看不出与伟人相似的痕迹,但行为举止充分展现了他的优秀,展现了伟人严明的家教。
在国外求学任职多年的他,真切感受到了外国人的歧视态度和部分国人的崇洋媚外思想,毛主席长孙、毛家后人的身份时刻鞭策着孔继宁,心中的爱国热情与日俱增。
回京的他没有停下脚步,选择了自己创业,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也算是小有成就。金钱和欲望并没有腐蚀他的内心,孔继宁毅然地走向了与父亲相同的道路——阐述与推广毛泽东思想,并不断积累自身 经验,将赚来的钱都投入到了纪念外公这项伟大的事业中。
1999年父亲孔令华去世后,孔继宁更是将宣扬毛泽东思想当成了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对此义无反顾。
失去至亲的痛苦、母亲的日渐消瘦好似一片阴霾笼罩在家中。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丁,他撑起了这份重担。经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带着家人熬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坚定地迈向未来。
新世纪的曙光照耀着华夏大地,孔继宁和母亲李敏联手成立了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两人遗址决定要从这一平台开始,将宣传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主要任务实现规模化。他们将心血倾注于此,这是两代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2004年,为庆贺毛主席110周年诞辰,向来低调的李敏撰写了一部名为《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的作品,孔继宁帮助母亲策划并正式出版。书中展示了伟人的无私,讲述了领袖子女的生活,人们从书中更能清晰的知道毛主席的思想品质,为之赞叹和倾佩。
孔继宁也借此机会在公众面前亮相,但这并不是为了吸引群众的目光,为自己的前程铺路。他时刻谨记家规与伟人遗风,所作所为皆是为了完成使命,完成宣传伟人的伟大理想,他觉得自己离目标更近了。
毛主席长孙的身份让他暴露在世人眼前,期待与怀疑的目光让孔继宁不敢有丝毫松懈。直至2007年受到《父辈的战争岁月》纪录片邀请,一次正式的采访让怀疑的目光彻底消失了。
荣耀与负担
2007年8月1日,6集电视纪录片 《父辈的战争岁月》正式推出,片中以开国大将谭政、黄克诚、许光达等六位开国大将后代为载体,回望历史,讲述那些少有人知的故事。同时,温文儒雅、娓娓而谈的主持人孔继宁也为人们所关注,大家对“毛主席长孙”充满着好奇。
孔继宁听着记者提出的问题,缓缓点上一根烟,思索片刻方才透露出,自己接受邀请成为纪录片主持人的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了妹妹孔东梅的启发。
身为国际传播与媒体研究专业博士的妹妹孔东梅,曾与湖南卫视一同顺着外祖父毛主席的足迹,寻访并制作了一部系列片。并在出版《翻开我家老影集》后公开了自己“毛家后代”的身份。一时之间,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孔继宁也在时刻关注着社会的舆论动向,发现现实与自己预想的情况相差较远。虽然人们对伟人后代接触传媒行业有着很高的关注度,但并没有强烈的排斥心理。随着大家对孔东梅的了解更深,也会主动去翻阅相关书籍,这些都对毛泽东思想的宣传与弘扬起到了正向的作用。
妹妹的这次经历也给他带来了启发,也正是因为此,在《父辈的战争岁月》节目邀请他作为主持人时,孔继宁选择了欣然接受。记者在采访中问道:“毛主席长孙”带来的是便利?还是一些其他的影响呢?
身为公众人物,加之这个特殊的身份,会自然而然地吸引到更多人的注意。面对记者的问题,首次在屏幕前亮相的孔继宁没有丝毫紧张,坦然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毛主席长孙这层身份是荣耀,但某种意义上讲,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负担。它督促着我严格坚守底线、坚守本心。这是一份责任感,也是支撑我向前进发的动力。”在岁月的磨砺下,孔继宁对毛泽东的思想更为深刻,也让他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随着母亲李敏自述《真实的毛泽东》、《百年后的毛泽东》等图书的出版,外祖父的形象在他眼中渐渐饱满起来,而毛主席对各项问题的重视也对孔继宁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他始终在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走在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前线。
结语
作为伟人的后代,孔继宁等人完全可以过上更为轻松的生活,但他们并没有安于享受,而是尽自身所能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宣传毛泽东思想,投身实业。靠自己的双手和努力,实现自身理想,用行动践行了祖辈的教导。
时至今日,孔继宁到了花甲之年,仍不遗余力地前行,承担身为毛主席长孙的责任。在他的身上,能够看到了伟人后代的优秀品质,我们应将其视为榜样,敬畏与学习,谨记毛主席思想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