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老话“不怕九九雨,就怕九九晴”,农历九月初九,为啥怕晴天?谚语咋说的?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农历九月初九,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
“重阳”一词,最早见于屈原在《远游》一诗中写下的“集重阳入帝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后来,人们又将其与农历九月初九相联系了起来。《易经》中说:“九为老阳,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是为重阳,也叫重九,是阳 气最盛的日子”。
在传统文化中,“九”为老 阳,阳 数之极”。虽比之“十”,还差着那么的一分圆满,但却是在永远的上升趋势当中,是永恒之极。
而“九”又与“久”同音,寓意着长长久久,有着和谐安康、幸福美满之意。
于是,相对于“满而欲盈”的“十”,人们则更要喜欢“九”多一些。也正是因为如此,古人认为农历九月初九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在古代,人们有饮宴祈寿之俗。
农历九月初九到了,老话说:“不怕九九雨,就怕九九晴”,是怎么一回事呢?农历九月初九,又为啥要怕晴天呢?一起来看看,古人的谚语都是怎么说?如今还准确不准确!
谚语:九月三三晴,要雨等清明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农历九月初九这天,是个艳阳高照的大晴天的话,那么,接下来不仅降水会比较少,就连当年冬天的雨雪也不会太多。
降水的缺乏,导致接下来的秋、冬季节将会以晴天、大风天气为主,会比较干旱。且持续少降水的情形,要到来年的清明节前后才会有所缓解。
就如同谚语:“重阳无雨一冬晴”所说的那样,如果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晴天不下雨的话,那么,则预兆接下来的冬天不会太冷,会是个较为暖和的冬天。
虽然,这样的天气有利于人们过冬。但对于地里的冬庄稼来说却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冬天雨雪少,不够冷的话,往往意味着来年春天发生“干旱”的情形会比较大,不利于立春后过冬农作物的快速生长。
谚语:九月三三晴,养鸭变蜻蜓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农历九月初九这天是个晴天的话,不仅预兆接下会少降水,且不下雨的时间持续的还会比较长。甚至是就连河流都会出现干枯的情形,连常年生活在水边的鸭子,因为缺水都无处觅食了,饿得如同蜻蜓一般,都能飞起来了。
同时,也是从侧面提醒人们,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少降水,要提前做好准备,别等着事到临头空自抱怨。
谚语:九九三三落,日日雨淋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农历九月初九这天有雨水落下的话,那么接下来就会降雨频繁,雨水不缺。
俗话说:“秋水足,冬雪丰”。秋天雨水不缺,自然接下来的冬天雨雪也会比较多。冬天雪多,天气就会比较寒冷。
就像谚语:“九月初九雨,一冬雨雪淋”所说的那样,农历九月初九下雨,则预兆接下来的整个冬天雨雪都会比较多,每天不是下雨就是下雪,将会是个寒冷的冬天。
而这样的天气对于人们来说,虽然不利于过冬。但对地里的冬庄稼以及来年的农事生产却有着非常大的好处。正如同谚语:“重阳有雨大宜禾,来年丰收不消说”所说的那样,农历九月初九下雨,不仅预兆着接下来的冬天雨雪多、天气冷,还是个来年粮食丰收、丰产的好兆头。
谚语:九九无雨,九月无霜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农历九月初九这天不下雨的话,那么整个农历九月份大概率都不会有霜落下。
农历九月,是秋冬之交,也是天气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变化最大的一个月。如是整个农历九月都无霜落下的话,说明当年秋天气温下降的速度比较慢,整体气温偏高,冷空气推迟了到来,接下来的初冬时节天气也不会太冷。
结语
“空庭得秋长漫漫,九九寒生愁单衣”。农历九月初九到了,你认为古人的这些说法如今还准确吗?你还有哪些不同的见解呢?欢迎评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