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试管婴儿技术也越来越成熟,然而不变的却是,人们对试管婴儿的固有看法。
那么现在距她诞生已经有36年的时间了,她现在生活的如何呢,身体又没有什么缺陷呢?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 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1988年,中国医学界迎来了一个重大突破——首例试管婴儿的诞生。
在那个年代,中国的医疗环境和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试管婴儿技术在国外已经取得成功,但在中国还是一片未知的领域。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张丽珠教授及其团队,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开启了中国试管婴儿技术的探索之路。
张丽珠教授回忆道,当时的研究条件十分艰苦,实验室里的设备大多是简陋的,很多必需品都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
取卵针本应一次性使用,但为了节省经费,他们不得不反复消毒重复使用,当针头变钝时,甚至要拿到钟表店去磨。
更加困难的是,在实验初期,我们的研究人员甚至不熟悉人类卵子的样子,他们只能从国外文献中学习辨认,然后在显微镜下一点点寻找真实的卵子。
取卵的过程也充满了挑战,由于中国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与国外不同,张丽珠教授不得不另辟蹊径。
她采用了开腹取卵的方法,用手去触摸卵巢和卵泡,然后进行穿刺,这种方法虽然风险较大,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最可行的选择。
实验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出错,为了保护敏感的卵子,研究人员不得不将装有卵泡液的试管放在保温瓶里,然后揣在怀中,小跑着穿过医院操场,送到另一个实验室。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张丽珠教授和她的团队始终坚持不,她常常鼓励团队成员,条件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坚持。
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推动着中国试管婴儿技术不断向前,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1988年,中国终于迎来了第一例试管婴儿的诞生。
这个重大突破不仅标志着中国在生殖医学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也为无数渴望拥有孩子的家庭带来了希望。
中国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的母亲郑桂珍,是来自甘肃礼县的38岁女教师,当时她和丈夫结婚很多年,但迟迟没有自己的孩子。
在那个年代背景下,无后为大,郑桂珍顶着压力,和丈夫跑遍了各大医院,只为寻求一个生孩子的机会。
但不幸的是,她被诊断为双侧输卵管不通,在那个年代下,这个疾病无法治愈,也就是说郑桂珍可能一辈子也没有做妈妈的可能。
但她实在是太渴望能有自己的一个孩子了,在求医路上,郑桂珍无意中听到广播,说北京一家医院可以做试管婴儿,让不孕不育的家庭实现生育的梦想。
怀揣着对成为一个妈妈的渴望,她和丈夫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她的目的地是北医三院,那里正在进行试管婴儿技术的研究。
尽管对这项技术一无所知,郑桂珍还是决定搏一搏,在北医三院,郑桂珍遇到了张丽珠教授。
在了解了郑桂珍的情况之后,张丽珠教授决定为郑桂珍做试管婴儿手术,但当时的条件简陋,设备也不如国外先进,张丽珠只能采用开腹取卵的方式获得卵子。
而且当时也没有专业的保温设备,医护人员只能将取出来的卵子放在保温杯里,甚至连培养液都是团队自己按照配方调制的。
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张丽珠团队成功取出了四个卵子,然而,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一个卵子突然“消失”了。
经过反复搜寻,才在试管壁上找到了它,它的位置恰好处于显微镜的盲区,所以医护人员找它花费了不少的时间。
体外受精成功后,张丽珠小心翼翼地将胚胎植入郑桂珍的子宫,七周后,当听到胎儿有力的心跳声时,张丽珠和整个团队都激动不已。
1988年3月10日,在万众期待中,郑桂珍通过剖腹产顺利生下了一个女婴,这个小生命的诞生,不仅给郑桂珍一家带来了希望,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的成功。
怀着对张丽珠医生的感激,郑桂珍为这个孩子起名为郑萌珠,她出生的时候,非常健康,体重3.9公斤,身长52厘米,她的生长也并不像那些专家所说的那样,有缺陷或者是疾病。
反而,她的发育速度令人惊喜,八个月就能叫爸爸妈妈,一岁会说简单词句,一岁半开始走路,两岁时已能哼唱简单歌曲。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郑萌珠意识到自己和别的小朋友是不一样的,因为村里人对“试管婴儿”的误解,经常会对她指指点点。
不过,她的母亲郑桂珍却并不遮遮掩掩,而是非常坦诚的告诉了女儿,她是如何来的,并告诉她,她是中国上的第一个试管婴儿,是独一无二的,
郑桂珍的支持和鼓励成为郑萌珠成长路上的重要力量,每当遇到不友善的眼光时,郑桂珍总会宽慰女儿,这让郑萌珠逐渐建立起自信,并且学会接纳自己的特殊身份。
进入青少年时期,郑萌珠的学习生活并未受到特殊身份的影响,她的同学们非常体贴和善解人意,从不过问她的出身。
这种平和的学习环境让郑萌珠能够专注于学业,使得她成功考上西安西京学院,开启了大学生涯。
在大学毕业之后,她远离家乡,回到了曾经出生的北医三院工作,在这里她在生殖医学中心从事病案管理工作。
在工作中,郑萌珠经常遇到情绪焦虑的患者,也会有患者认出她就是当年的那个试管婴儿,向她来倾诉苦恼。
郑萌珠有时会充当一个合格的倾听者,有时也会安慰那些情绪紧张的患者,在她看来,帮助他们,就像是帮助当年的母亲一样。
2019年4月15日,郑萌珠在当年出生的医院,诞下了自己的孩子,同时她的宝宝也成为了我国大陆首个由试管婴儿分娩的“试管婴儿二代宝宝”。
随着这个孩子的诞生,当年一些关于试管婴儿的负面新闻也随之破灭,他的出生,不仅打破了试管婴儿不能生孩子,有遗传病、先天残缺、智障的谣言。
而于1978年诞生的世界上首例试管婴儿路易斯,也打破了那些专家所谓的“试管婴儿活不过四十岁”的言论。
从郑萌珠诞生起,中国的试管婴儿技术开始了飞速发展,仅仅几年后,1996年,国内首例运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的第二代试管婴儿诞生,这项技术的突破为更多男性不育患者带来了希望。
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间,中国试管婴儿技术持续突破,2006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迎来了一个重要时刻:国内首例同时使用冷冻卵子、精子和胚胎的试管婴儿诞生。
这一成就大大提升了生殖细胞和胚胎的储存与应用效果,为更多患者带来了希望。
2012年,世界首批经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出生的试管婴儿在中国诞生,这一突破为遗传病的筛查和预防开辟了新的道路。
2014年,中国在试管婴儿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科研人员成功运用先进的基因检测方法,在胚胎阶段筛查出单基因遗传病,并最终诞生了世界首例经过这种技术筛查的健康婴儿。
这项技术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它不仅能帮助不孕不育患者实现生育梦想,还能有效预防遗传性疾病的代际传递。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试管婴儿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目前,中国试管婴儿技术的临床妊娠率已达到约40%,活婴分娩率达到30%~35%,这一数据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
而郑萌珠的孩子,“试管婴儿二代宝宝”的健康诞生,不仅证实了试管婴儿技术的长期安全性,也打消了社会对试管婴儿后代健康的疑虑。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试管婴儿技术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目前,中国每年进行的试管婴儿治疗超过20万例次,成为世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第一大国。
全国已有超过450家医疗机构具备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的资质,其中350家能够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40多家能够开展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中国试管婴儿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质量上,从最初的“能不能生”到现在的“生得更好”,中国的辅助生殖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而且现在的技术不仅能帮助不孕不育患者实现生育梦想,还能通过基因筛查等先进技术,帮助携带遗传病基因的父母生育健康的孩子。
从1988年到现在,中国的试管婴儿技术走过了一条从追赶到引领的道路,这不仅是医学技术的进步,更是无数科研工作者努力的结晶。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家庭能够通过这项技术实现拥有健康宝宝的梦想。
这段历史见证了中国医学工作者的智慧和勇气,他们在艰难的条件下开拓创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研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首例试管婴儿的诞生,不仅是一个生命的诞生,更是中国医学界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
从郑萌珠的诞生到她成为母亲,中国试管婴儿技术走过了艰辛而辉煌的三十余年,这不仅是医学的进步,更是无数科研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那些曾经的质疑和担忧,如今已被事实一一击破,试管婴儿技术给无数家庭带来了希望,也见证了中国医学从追赶到引领的历程。
相信在未来,这项技术会越来越成熟,为更多的家庭带去希望!
参考资料:
1、驾驭生命奇迹:追溯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的诞生丨科技史上的今天 科普中国 2024年3月10日发布
2、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产子 新华社新媒体 2019年4月17日发布
3、31年前出生的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今天当妈妈了! 海外网 2019年4月15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