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据说上联出自乾隆皇帝之手,可见通州在清代就很有名了。北通州就是北京附近的通县,南通州即是 我的家乡——南通。

后周五年始筑州城(958),原设四城门。到宋政和三年(1133),因北门外荒疏萧瑟,时有盗匪作乱,拆壮健营堵其门,在兵营旧址上筑玄武庙(北极阁)。从此,古通州东西南城门独无北。

东:江山门、西:来恩门、南:宁波门。这不可比南京外城十八门,内城门十三的规模,也不说扬州城门十一座的烟花,就跟如皋城门相比(六城门),老通州仅是他的一半,可谓珍袖小城。护城河——濠河环绕其城,被称为脖子上的项链,这是现规模的说法。

城门前有吊桥两岸相接,夕阳西风,会让人暇想兵临城下,吊桥上横枪立马的武夫。

南吊桥位置就是现在的长桥,西吊桥是和平桥,东吊桥即是友谊桥。民国拆城后,在濠河上再建公园、博物苑两座木桥,即现在的文化宫桥、人民公园桥,北濠桥是1964年建的,六桥之内为城里人之说并不久远。文革中武斗,封城就是封堵的这六座桥。

旧时有富西门,穷东门,叫化子在南门之说,讲的是城外景状。

西门外富商聚居,纱庄、布庄、当铺酒楼、南北货店等林立,仅西大街就有商号店铺就达300多家,李桂记是当年有名的菜馆。西门交通便利,通官道,临运河,是朝庭官府文书转递必经之地,所以叫“来恩门”。现在的地步湾其实就是古通州的递铺旧址(驿站)。

东门则为猪市,摆摊聚集,东大街以手工业作坊为主,也有酒肆茶馆浴室店铺商号,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往返其间居多。我小时在东大街十字路口常看到打把戏、变戏法、看西洋景、走江湖卖膏药的,到也很热闹。这儿是社会底层人的集居地,故有穷东门之说。

南城门外,多为农田、坟场,我们小时候常去玩的体育场曾是有名的乱坟场,野狗出没,这是那时老人的旧话。城脚下也有住户(篷屋陋巷),店铺以卖香、烛为主,不成气候。

古代驻有官府州城的机构,为保一方平安,夜晚都要实行“宵禁”。明清“暮鼓”一更三点关城门,“晨鼓”五更三点开城门。“暮鼓”后街道禁行,兵勇巡查,一旦犯禁查获,将二十至五十笞不等惩罚,非常严励。《金瓶梅》中就有精彩的描写。流民、乞丐“暮鼓”后是不敢留在城内的。城南荒郊僻野,孤灯野火,官府管不了,自然而然的成了流民乞丐的集散地,这就有了“叫花子在南门”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