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张仪村错失地铁14号线,2030年,又即将错失地铁11号线,这两条线让张仪村人每每想起来都意难平,张仪村为何错失14号线?欢迎大家点击下方文章链接了解。
《张仪村为何痛失14号线,成地铁最大输家?》
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张仪村里,其实藏有两座车站。什么!?不可能,小编你在胡说八道......如果是真的,难以置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带大家一起去看看。
张仪村里有一座小北京站,北京站,我们都知道,坐落在二环里,崇文门附近,张仪村在西四环外,跟北京站怎么还能扯上关系?怎么还加个小,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北京站建设那段历史,1958年,在周总理的指示下,开启了新北京站(也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北京站)的建设,总指挥、总设计都是北京市铁路局副局长李岳林,作为国家的门面担当,当时的第一大站,北京站的建设可是集结了全国最优秀的设计师和建筑师。
为了让北京站享誉国际,设计时不光采用大量中国元素,还结合当时国际最流行的建筑设计理念,这其中就包括一种名叫双曲薄壳结构来作为大厅的屋顶,也就是下面这张图蓝色部分。
虽然设计是国际范了,但是却给施工制造了很大难度,因为当时国内的施工单位都没有双曲薄壳结构的施工经验,大家都犯了难,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担心冒险施工会造成屋顶塌陷。
最后,设计方把这个艰巨的历史任务交到了丰台桥梁厂手中,为了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丰台桥梁厂接到任务后,在张仪村选址进行双曲薄壳结构的施工试验。最终,经过多次反复试验,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1959年,北京站大厅顶部的双曲薄壳结构浇筑成功。
也正是这次难得的试验机会,给张仪村保留下一个微缩版的“北京站”。大家知道试验选址具体在哪吗?其实就在张仪村路东侧,张仪村旧货城南侧,如下图所示。
下面是试验后保存至今的建筑,一眼望去,它是最大的显眼包,是那么与众不同,与周围建筑格格不入。希望张仪村路东侧棚户区改造时可以将它继续保留,因为它不仅外观独特,还意义非凡。
除了上面介绍到的微缩版的“北京站”,张仪村其实还有一座“张仪站”,据传,张仪站始建于1907,比北京站还要早,具体位置如下图所示。
小编,你是不是搞错了?地图上,明明显示是石景山南站,怎么会是张仪站呢?请大家先看一下丰台区与石景山区的交界线,这座车站恰好修在了石景山区与丰台区的交界上,目测这座车站在丰台区的面积要大于石景山区,但不知为何,1963年被更名为“石景山南站”,但在更名前,它确实叫张仪站。
从此,随着张仪站的消失,张仪村与中国铁路有关的故事也埋没在历史长河中,开个不该开的玩笑,无意冒犯张仪村,可能张仪村与铁路、地铁无缘冥冥之中,早在几十年前就注定了。
看到这个故事,大家有没有想到什么?还记得前段时间公众号分享的三篇文章吗?怎么有一种错觉:丰台区的“好东西”总容易被石景山区盯上呢?还是说丰台区以前弱爆了,没有能力管辖,不得不求助石景山区。
1)震惊!~二通产业园也归属石景山区?
2)北重科技文化产业园到底归属丰台区还是石景山区?
3)丰台区领导带队调研北重科技文化产业园和二通产业园~向外界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
小编无意冒犯石景山区和丰台区,只是就事论事,还请大家谅解。小编可能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假设抛开历史原因不谈,只是单纯地觉得东西在哪个区,或者多数在哪个区,就应该归哪个区管辖才合适,当然特殊情况除外。
最后,小编想说:张仪村不光错过地铁14号线、11号线,其实还错过了市郊铁路,离它最近的城市副中心线提升工程也没它什么事。未来,如果能把现在的石景山南站接入市郊铁路系统,也算弥补了张仪村没有地铁的遗憾。你们觉得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想了解更多相关的推文,请点击下方链接:
1)走进卢沟桥街道-张仪村
2)张仪村-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项目
3)关于对请求张仪村4号院楼房拆迁或重建的答复
4)张仪村4号院&梅市口11号院&青塔秀园有望加装电梯?
5)张仪村拆除仓储服务中心~继续推进卢沟桥地区城中村改造
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害您的权益或对于文中文字、图片和视频有异议的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