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企几乎全军覆没,“国之重器”沈阳机床怎么惨到这一步?

低端混战、中端争夺、高端失守……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国机床业,还有希望吗?

1从第一到破产

2013年,一部名为《大国重器》的央视纪录片,风靡一时。片中,一家中国装备制造巨头,已然跻身全球机床产业的顶级俱乐部。它的名字叫沈阳机床。

大国企几乎全军覆没,“国之重器”沈阳机床怎么惨到这一步?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制造业井喷,机床需求暴涨。作为中国机床业“领头羊”的沈阳机床赶上前所未有的好时代,一路高歌猛进:2004年吞并云机、昆机,垄断车床、镗铣床市场;2005年,再并购德国希斯,力图掌握数控机床高端技术。

快速的扩张,让沈阳机床跨越式发展。在2012年的全球机床排行榜上,沈机已以180亿元的销售额,问鼎世界第一。但这样的日子很快被证明是昙花一现。

2018年,负债202亿、负债率达99.26%的沈机病入膏肓;2019年,再度巨亏50亿元的沈阳机床,不得不接受破产重整。

沈机跌宕的命运,只是中国机床业浮沉的缩影。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但在号称“工业母机”的机床产业,却依然难言自主。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工业基础极其薄弱。“一五”期间,由一机部二局(机床局)直辖统御,中国构建起由18家重点国企(“十八罗汉”)、8家科研院所(“七院一所”)组成的机床工业体系。

“十八罗汉”,一度代表着中国机床行业技术和规模的最高水平。新中国第一台车床(沈一机)、第一台卧式铣镗床(沈二机)、第一台数控龙门铣(齐二机)、第一台三座标数控龙门移动式铣床(北一机)……全都是“十八罗汉”们的杰作。

改革开放后,国门大开,中国开始大量引进日、德、美的数控技术,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如济一机与日本山崎马扎克率先合作,开创了机床业国际合作的先河。之后,沈二机与德国沙尔曼、齐一机与德国瓦德里希·济根等纷纷合作……

学习国外先进技术,让“十八罗汉”一度功力暴涨,但这种学习和进步却没能持续。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大幅降低关税,进口机床纷纷涌入国内,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十八罗汉”经不起市场冲击,不是改革转制,就是破产重组;“七院一所”也转型为企业,各谋生路。

2001年以后,机床业迎来“黄金十年”,行业总产值暴涨10倍,但大部分“罗汉”已毫无存在感,只有沈机、大机(大连机床)、济二机(济南第二机床厂)等几家企业抓住机遇,走上新一轮快速发展的道路。

大国企几乎全军覆没,“国之重器”沈阳机床怎么惨到这一步?

2008年,沈机、大机在世界机床企业产值排名TOP 10中,分别位列第8、第10。济二机成了“世界三大数控冲压装备制造商”之一,让中国大型汽车冲压产线,闯入了美国福特、日产北美、法国标致雪铁龙的制造车间。

但当中国市场告别井喷式增长,重新回到增量有限且全球企业激烈竞争的常态,中国机床业的各种短板再度暴露无遗,曾经快速发展的几家领军企业,转眼成为衰落最快的反面典型,并在最近两年集体进入告别演出时代。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规模以上机床企业15.1%亏损;2020年上半年,这个数字进一步扩大到24.1%。中国机床业曾经的“四大天王”,老大(沈机)、老二(大机)破产重整,老三(秦川机床)亏得披星戴帽。

大国企几乎全军覆没,“国之重器”沈阳机床怎么惨到这一步?

在最新的全球机床企业排行榜上,山崎马扎克(日)、通快(德)、德玛吉森精机(德日合资)等老牌企业重新回到前列。而在全球TOP 10中,日、德各占据4席、美国占据2席,中国无一上榜。

与之对应的是,中国高档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不到10%,90%以上靠进口。

作为全球机床第一大生产国、第一大消费国,中国机床业,怎么落到这般田地?

首先是技术的落后。而技术落后,很大程度上则是因为技术研发路线的摇摆,国外企业对技术的长期封锁与压制。和汽车等行业一样,中国机床也曾试图走出一条市场换技术的研发之路,并且有过内外合作的甜蜜期,但最终,都失败于国外的技术封锁。

而当中国机床业决心自主研发时,却往往已为时过晚,或者因为总是落后于人,而处处挨打。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1996年,沈机耗资上亿元,引入美国桥堡的数控技术,但外方只发来一个源代码数据包,却不告知核心技术原理及使用原理,由此开发的数控机床成了废品。

1999年,大连光洋进口日本机床时,日方强加了一串“霸王条款”:装机地点、用途要限定;擅自挪动机床,会被自动锁死,机床直接变废铁。

2005年,沈机买下德国希斯,以为技术到手。没想到,德国法律规定,“本土知识不得外移”;五轴以上机床技术更对中国禁运。2007年,沈机打算用6000万欧元,买下一套数控系统源代码,但专家一论证,解读要5年,产业化再5年,技术都过时了。

技术引进与合作走不通,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只剩下自主研发一条路。

然而,这条路也不顺畅:凡是中国不能自主制造的,国外品牌便高价出售或禁售;凡是中国实现自主突破的,国外企业立刻低价倾销,让中国企业巨额的研发费用打水漂。

由此,中国机床业掉入“中低端陷阱”。

一方面,大量中小民营机床企业,聚集在山东滕州(中国中小机床之都)、浙江玉环(中国经济型数控车床之都)等地,陷入低端混战。另一方面,企图打破国外垄断的大型企业,投入巨资研发成功后,产生不了利润,陷入越创新、越破产的困局。

比如,沈阳机床快速发展的几年,销量大增的背后,利润却没多少。数据显示,沈机一台卖35万的机床,仅是购买德国西门子、日本发那科的数控系统就要花28万,如果再加上后续的系统维护、升级费用,沈阳机床基本无利可图。

核心技术缺失、国外企业打压是外因,“十八罗汉”们的失败,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自身发展战略、经营管理,经营体制未能匹配市场竞争的要求,甚至与产业规律背道而驰。这也进一步令其研发与经营状况雪上加霜。

机床业是高技术门槛、强调专业分工,而且需要长期积累的典型,日本发那科、德国西门子等企业都是长期集中力量,聚焦做单一领域的冠军。而中国机床企业,但凡有了一定的成绩,就会走上贪大求快的道路,沈机、大机都是因此走入“万劫不复”的艰难处境。

比如,沈阳机床曾砸出10多亿打造出世界上第一款智能化、互联化数控系统——i5,并在i5推出后推出i5数控机床。时任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甚至提出要把i5锻造成机床业的“苹果”,颠覆机床业商业模式的宏图,但最终却被证明是步子迈太大:到2016年年初,i5已获得10000台超级订单,但当年沈阳机床却巨亏14亿元。

大国企几乎全军覆没,“国之重器”沈阳机床怎么惨到这一步?

导致巨亏的原因集中于两点:一方面,为了快速占领市场,沈机定下以租代售的策略,结果导致入不敷出;另一方面,沈机还长期短债长投搞研发与扩张。仅2017年,沈机实施了92.51亿债转股,依然难解现金流枯竭和债务暴雷。

而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连机床,则不但打着“像造汽车一样造机床”的口号,大干快上,还造假骗贷融资,最终捅出数百亿债务窟窿。

3路在何方

2013年,在国家科学大会上,兵器工业旗下的武重集团,凭借七轴五联动重型机床,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大国企几乎全军覆没,“国之重器”沈阳机床怎么惨到这一步?

这部最大加工直径8.5米、承重160吨、定位精度0.025毫米的国之重器,历时10年打造,能将巨型螺旋桨的声响,控制得与安静大洋的背景噪音不相上下。

这重大破局,除了武重不计成本的投入,还有华中数控、大连光洋等校企、民企的创造。

华中数控,1994年一成立,就发誓要攻克当时最先进的五轴联动数控系统。如今,华数不但激活了武重的战略重器,更在军工、航天、汽车、造船等高端制造领域大显身手,还打造出全球第一款AI数控系统。

大连光洋,则是民企中的大国重器。20多年来,通过“破产式”研发,从软件干到硬件,钻透了数控系统、关键零件、机床整机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自主率达到不可思议的95%,让很多业内人士都感觉不可思议。

但即便这些优秀的企业,依然面对很多棘手的问题,比如资金问题。

2012年-2019年,华中数控扣非净利润全是负数,净利润靠政府补贴撑门面,股民还曾因此高喊要前董事长陈吉红下台。大连光洋还未上市,但从其旗下拟登陆科创板的科德数控可知,其经营现金流三年为负,存货、应收账款高企,资金压力巨大。

有人因此大声疾呼,国家应该赶紧救救机床业,毕竟,这是一个制造大国输不起的领域。

实际上,中国的扶持政策也接连不断。

1999年,国家对数控机床增值税实施先征后返,历时10年之久。

2009年,科技部、工信部启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

2019年11月18日,财政部背景、注册资本1472亿的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成立。这个“制造业大基金”,将以更市场化的强力方式,助力制造业关键突破,并立即调研了华中数控、敏嘉制造等机床企业。

相比政策,业内人士最期盼的是,要给中国机床企业更多的市场机会。也就是说,除了资金扶持的输血,更要给中国机床业加速造血的机会和环境。

中国高端数控机床在重点领域大都已能自主,但长期沉淀的品牌形象和观念,依然让中国自主的高端数控机床被排除在某些市场之外,包括本土企业,也都更倾向购买外资产品。

连武重、华数这样的企业,都坦言“给钱不如给市场”,呼吁能多给中国机床企业“上牌桌”的机会。因为如果产品做出来没有市场,便很快不能再有产品出来了。

总的来说,业内普遍的共识是,中国机床业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必须“拯救”。一些专家学者,也为加强机床业的发展开出了“药方”,核心包括:

第一、加速高端数控机床的国产化替代。在战略新兴产业、国家重点项目中,可以明确规定:优先采购国产高端机床;在市场环境下,运用市场化补贴,鼓励制造企业优先选用国产高端机床,让那些有创新、能突破的机床尽快脱困,形成利润正循环。

第二、用投资方式,打造小而精、世界级的全产业链集群。机床业缺钱、缺人、缺技术,但科创板和“制造业大基金”的设立,为破解困境提供了绝佳方案:先通过“制造业大基金”,精选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机床细分冠军;再通过科创板上市的财富效应,聚集高级技术、高端人才,打造出中国机床业小而精的全产业链集群。

第三、用关键突破手段,提升中国制造的整体水平。一些关键痛点,看上去是机床业不争气,实际上是制造业的整体性短板。像轴承、螺钉不耐磨,背后是冶金技术不过关;数控系统不好用,背后是软件算法不精深;高端机床的专用芯片,国产的集成低、功耗大、价格贵,完全是半导体行业的锅……破解机床业的关键痛点,需要中国制造整体能力的一次涅槃重生:

一,沈阳机床破产了,然而中国通用技术重组了沈阳机床,大连机床,齐齐哈尔二机床,哈尔滨量刃具厂,北京机床所等六家机床工具企业,重组成一个中国更加强大的机床工具集团。沈阳机床的技术没有丢掉,沈阳机床的制造能力没有丢掉,沈阳机床的人力资源没有丢失,重组后的集团将更加强大。

二,只有五轴联动的机床数控,才能够说是一个高档机床。没有联动的五轴或三轴联动都只能说是一台数控机床,不能说是高档机床。

三,从90年代初,国内有很多企业开发过机床数控系统,只有沈阳机床开发的五轴联动系统才是:1,从五轴联动的底层软件,也就是任意空间曲面上的空间曲线的五轴插补,在国内是唯一的。2,是国内能和西门子,法拉克在高端数控机床领域同台竞争的数控软件,只有沈阳机床的i5数控系统。

四,沈阳机床的5i数控系统,不仅仅是一套和西门子,法拉克同等水平的先进数控系统,还是全球唯一即是先进数控又是智能系统的数控软件系统。

五,沈阳机床是全球唯一的,即是高档数控系统的经销开发商,又是高档机床的经销开发商。

六,沈阳机床在i5高端数控机床基础上,又开发了M8系列机床,该机床系列或许将改变世界机床的发展趋势。

我一直认为,所谓破产,仅仅是破产了沈阳机床和大连机床的一个外壳,而沈阳机床的i5数控系统技术仍然还在,沈阳机床的全球一流的先进机床技术仍然还在,大连机床深入地下的超稳定性的世界一流的制造条件依然还在!他们的人才还在!

沈阳机床破产了,2021年年底实现了重组,2022年沈阳机床上半年的销售又重新回到全球第三,这就是事实,而且机床的销售对象都是全球一流的制造业厂商。

其次,中国的核心工业……比如三代核电,航空发动机,造船业,汽轮机燃气轮机水轮机等超级设备,它们的核心关键先进制造设备,西方是不可能出口到中国,这些代表一个国家制造业皇冠上明珠的装备制造业设备,只能是国产,无法进口!没有它这些超级设备无法制造成功,这是事实!

第三,三代核电,全球最大的汽轮机、最大船用发动机、最大的船用螺旋桨和静音螺旋桨等等都在中国,而且很多很多这样的超级工程和设备,也只能是中国拥有,这都是现实!

宗其所有,中国机床危机是伪命题!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关锡友

01 爱做工人的大学生

关锡友生于1964年,在198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的机械制造专业。

在当时大学生可是极为稀少的,毕业之后的他来到了中捷友谊厂,按理说依靠自己大学生的文凭,关锡友很容易找到一份办公室文职的工作。

大国企几乎全军覆没,“国之重器”沈阳机床怎么惨到这一步?

但是关锡友的志向似乎与大家不同·,放着好好的办公室不坐,关锡友来到了工厂做了一名技术工人。

这令他的同学都十分不解,甚至他的父母还因此生过气。

不过关锡友也算是耐得住性子,技术工人一做就是五年。

五年后一天,关锡友突然得到了一次去日本学习的机会,而这次日本的经历也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

大国企几乎全军覆没,“国之重器”沈阳机床怎么惨到这一步?

在当时的年代,中国的学校还在教学生怎么使用锉刀,但是外国的高校已经将数控技术的运用放到日常的教学内容里面。

关锡友猛然意识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可以为未来的中国国防工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机会。

于是,关锡友在日本学习的格外用心,因为他觉得自己现在学的东西可以让中国的制造业更上一层楼。

不久学成归来的关锡友,用了极短的时间攻克了中国机床行业30年没有解决的问题。

大国企几乎全军覆没,“国之重器”沈阳机床怎么惨到这一步?

因为这份功绩,关锡友在很短的时间里,从一名普通技术工人升为车间主任。

02 沈阳机床的世界第一梦

成立于1993年的沈阳机床,在成立之初,经历过一段辉煌时期。

当时的沈阳机床在最巅峰的时候,员工曾一度达到27000人,曾做到多年连续增长的奇迹。

大国企几乎全军覆没,“国之重器”沈阳机床怎么惨到这一步?

但是在2002年的时候,沈阳机床的经营状况却急转直下,员工锐减到只有一万人出头。

最重要的是沈阳机床已经很久没有新鲜血液的补充,别说是招进来大学生,就连新员工也没进来过几个。

这时候的沈阳机床无疑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所谓时势造英雄,在这个时候关锡友被任命为沈阳机床的总经理,可谓是临危受命。

在接手之前,也有很多人劝过关锡友,指明当时的沈阳机床就是一个烂摊子。

大国企几乎全军覆没,“国之重器”沈阳机床怎么惨到这一步?

但是关锡友天生就有一股较真的劲,他非要沈阳机床能够起死回生,而且还要做到世界第一。

当时朋友们都说他无疑是在异想天开。

怎么能让沈阳机床起死回生呢?这是关锡友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借用电影《天下无贼》的一句经典台词: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人才。”

大国企几乎全军覆没,“国之重器”沈阳机床怎么惨到这一步?

关锡友显然也想到这一点,于是反其道而行之,不仅没有在企业内大规模裁员。

反而大肆提高员工的待遇,就这样关锡友的措施吸引到了很多优秀的大学生人才。

人才的问题解决了,关锡友敏锐地认识到了公司的经营战略问题也需要立刻解决。

以前企业的经营完全没有章法,主业和辅业放在一起,完全是大锅乱炖的方法。

在学习过的关锡友觉得这样的方法不可取,他借鉴了日本企业的经验,将集团进行重组,并将主业与辅业分开来。

事实证明关锡友的做法完全是正确的,沈阳机床在这一年的销售额达到了13.6亿元。

大国企几乎全军覆没,“国之重器”沈阳机床怎么惨到这一步?

更让关锡友惊喜的是,沈阳机床的销售额排36位。

这一刻的关锡友觉得他自己的世界第一梦又近了一步。

两年之后的沈阳机床又进行了一波重组合并,这一次合并了国内两家实力强劲的企业。

时间来到2008年,这一年沈阳机床的销售额达到了180亿元,一举超越过了曾经学习的对象日欧的所有机床企业。

这时的行业第一非沈阳机床莫属,关锡友的世界第一梦在这一刻实现了。

关锡友也经营上的成功,这一年正式成为沈阳机床的董事长。

大国企几乎全军覆没,“国之重器”沈阳机床怎么惨到这一步?

03 狂妄的“赌徒”:成也机床,败也机床

关锡友对于沈阳机床的成功经营,为他赢得了很多的喝彩声,但在这喝彩声之中也夹杂着一些非议。

有人认为他就是一个狂妄的“赌徒”,以前的成功无非就是赌对了。

但是关锡友不在乎外界对他的评价,他认为即使是赌也算是一种能力。

这一次,他将赌的目标放在了i5智能机床上。

大国企几乎全军覆没,“国之重器”沈阳机床怎么惨到这一步?

光听这个名字,就知道i5智能机床的研发是一项很烧钱的项目。

此时的关锡友已经不管不顾了,他觉得只要能把i5智能机床研发出来,一切都不是问题。

因为他相信如此先进的机床系统,不愁没有买家。

饶是关锡友对智能机床的烧钱速度有所预计,但是关锡友还是被智能机床11.5亿的研发费用了吓了一跳。

但是事已至此,研发只能继续下去。

大国企几乎全军覆没,“国之重器”沈阳机床怎么惨到这一步?

皇天不负有心人,关锡友终于在2017年研发出了i5智能机床。

不过这款机床在价格上却是极为高昂,造成极少由企业选择购买,转而都是采取租借的方式。

事情与关锡友的预料有所偏差,i5智能机床的成功研发不仅没有为沈阳机床盈利,反而使得沈阳机床的亏空越来越大。

之后沈阳机床连续亏损了8年。

在2019年的时候,连续多年亏损的沈阳机床完成了破产重组工作,但是遗留在沈阳机床上的负债金额已经达到了789亿。

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重组的沈阳机床,未来能否再次起航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

#万能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