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古代不同年龄的称谓,你都知道多少呢?
大家都知道,成年人、未成年人是以18岁为界,但这是现代才有的说法,古代都怎么称呼各个年龄段的女性呢?
其实古代的年龄分类可比我们现在详细的多,现在仅仅是到了18岁就叫成年人,不到就叫做未成年人,划分的方式非常粗糙。
就算再细致一点无非就是儿童、少年、青年,也不够详细。
古代女子从十二岁到三十岁都有自己的称谓,比较出名的就是十三四岁被称为豆蔻年华,十五岁女子成年叫做及笄之年。
唐代大诗人杜牧在名为《赠别》的诗中写“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用名为豆蔻花的来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写出了那个年龄段女子豆蔻花一般的青涩美丽。
及笄其实指的是一种礼节,相当于是女子十五岁的成人礼。
你一定会想,古代女子十五岁就成年了,难道十五岁就能结婚了吗?
十三四岁明明还是小孩子,为什么就要嫁人了?
其实女孩自己也身不由己,三个现实而又扎心的原因导致了古代女性不得不早早嫁人。
一、古代人均寿命短暂
观察从古至今人类平均寿命可以发现,不论是中国、西欧先进国家还是非洲发展中国家,国民的平均寿命都在逐年增长。
据资料分析,我国去年平均寿命已经逼近八十岁,日本女性的平均寿命甚至达到了惊人的87岁。
而根据历史数据表明,如果排除掉刚出生就夭折的婴儿,我国的平均寿命在五十岁上下。
这个情况持续了近千年之久,直到新中国成立才有所好转。
,达到了70岁左右,摸到了世界寿命平均值的门槛。
古代人的平均寿命怎么会这么短?
在我们现代人的视角看来,四五十岁虽然算不上是人生的大好年华,但也算身强体壮,怎么就要步入坟墓了?
首先就是医疗条件十分落后。
古代没有这么多医药,普通人家也请不起大夫,生了病只能自己扛着,很容易因为感冒发烧等小病死亡。
古代种植技术也不如现在发达,小麦、稻米等产量并不像现在这么高,加上繁重的赋税,常常会有百姓食不果腹。
此外古代战事四起,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以及朝代更迭时期更是战火连天,死在沙场上的士兵不计其数,这也是人口寿命低的重要原因。
如果按照五十岁就走向坟墓的人生规划,那么十三四岁结婚好像也不算意料之外,毕竟也算是生命的前三分之一。
类比于现如今我们现如今二十五岁左右完婚,七十五岁左右走向生命终点,古代豆蔻年华结婚的行为似乎就更合理了。
二、为了人口数量的提升
除了医疗条件等导致寿命短暂的原因以外,为了人口数量增长的目的而早早结婚的女性也不在少数。
假如两国打仗,人数更多的国家肯定有更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因而也就有着更强的军事实力。
在没有大范围杀伤武器的情况下自然占据优势。
从家庭层面来讲,多一个人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能为家庭的农耕活动提供帮助,创造更多的经济收入。
如果孩子本身有读书的才能,还能带领家庭脱离困境。
老一辈人经常认为多生孩子总会有一两个有出息,就算没有也能帮助种地,这直接导致了建国后我国人口数量的激增。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这是我们中学阶段都学过的《寡人之于国也》,文中梁惠王就因为自己自认为兢兢业业而人口数量还没有邻国多而烦恼,由此可见古代人口数量在君王心目中的重要性。
那么怎样才能尽可能提升人口数量呢?
显然早日婚配就能早日生育,也就更容易增加人口。
因此不管是出于国家层面的增加军事实力,亦或者是出于家庭层面的增加劳动力,大家都希望女性能早日嫁人、早日生育。
女性十三、四岁嫁人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古代糟粕思想所决定
“女子无才便是德”、“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身死事小,失节事大”等等古代流传下来的“名句”,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
这些句子无不体现出古代女性地位的低下、女性的不受重视以及女性生存环境的艰难。
整个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女性屈指可数,对女性的称呼大部分都是什么什么氏,以丈夫的名字来称呼她们,由此可见地位的低下。
古代女性难以经济独立,女性能够从事的工作十分有限。
大部分女性未成婚时依靠父母供养,结婚后依靠丈夫供养,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
女性的受教育权同样受到剥削,古代的小学“私塾”不允许女童进入。
除非是富贵人家才会自己找教书先生给孩子启蒙,大部分女童都在家中帮忙务工。
清朝著名的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在晚年看破红尘后,偶然看到一个小男孩在吟诗,想要把毕生所学传授给他。
连尚未开蒙的小孩子都这么认为,古代女性低下观念的根深蒂固可见一斑。
甚至直到自己结婚出嫁、被掀开盖头的前一秒都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共度余生的丈夫长什么样子。
地位低下的女性就像是货物一般,原生家庭认为女儿只会不断从家中索取。
唯一有价值的也就是出嫁时候换来的彩礼,女儿在婆家是否幸福等等也不再过问。
男方常常认为不过是“买了”一个生育工具、管理家庭的工具而已。
在这样的背景下,女性在什么年纪结婚比较“有性价比”呢?
年龄小于十岁似乎没什么生育能力,也难以对家庭有什么帮助。
而年龄再大点的十七八岁有了一定的独自生活的能力和自我意识,这种年龄段的孩子已经不那么容易控制了。
四、不同朝代对女性婚姻有什么要求?
前文已经叙述了古代女子十三四岁结婚的主要原因,那么如果女子过了这个年纪还不结婚,会有什么后果吗?
春秋时期规定女子17岁之前就必须结婚,否则连同家人都会受到鞭刑。
而早日结完婚而且生育有孩子的女性还会受到嘉奖,生的越多奖励也就越丰厚,跟现如今西欧国家鼓励生育的政策十分类似。
秦朝时期在整个中国历史都是一股清流。
到了汉朝,不结婚的女性面临着更加严苛的惩罚,不按时结婚整个家庭的赋税会增加五倍。
要知道平时的赋税就已经很严格了,五倍的赋税把收成全都上交都不够,也就逼迫着女性必须早日结婚。
到了晋朝,没有鞭刑、五倍赋税等严苛的刑罚,但有着更加难以抗拒的手段。
一直未婚的男性是什么质量可想而知,大部分都是自身条件很差的老光棍。
唐宋时期,女性的婚姻才开始受到保障。
官府只是规定最早的结婚年限,不结婚也不会有严重的后果。
但少不了街坊邻居的指指点点,认为你不是不结婚而是嫁不出去。
到了现代,婚姻法的出现终结了旧社会的恶习,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都自愿,全凭自己做主。
总结
想必现在大家都明白古代人为什么偏好于选择十四岁的少女作为结婚对象了。
不论是人口增长、平均寿命短暂还是地位低下,十三四岁结婚对于古代女性总是悲惨的,可手无寸铁的她们又能做什么呢?
好在现在的中国,国内对于未成年人有着完善的法律保护,保障着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等合法权益。
至于成年之后是否婚配也绝对不进行强制要求。
即使现如今中国人口处于负增长状态,也只是鼓励大家生育,并没有强制要求。
对比起来,我们不得不感慨,社会在一步步前进,法律也在一点点完善,现在比起古代的人权保护真的好太多了。
参考信息:
2022-10-11 文化晓说 《在古代社会,女子通常都会早婚早育,真的需要那么早吗?》
2023-01-23 铲史一分钟《别再被谣言骗了!中国古代平均寿命不到30岁?清朝排倒数第一》
2022-11-06 庞明说楼市《人口对于一个国家到底意味着什么?》
2020-11-17山川文社《都知道古代女子地位低下,那么,她们到底有多低下呢?》
2020-06-22 资深人士说文史《古代女子地位高?能改嫁但不能继承丈夫财产,武则天发迹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