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历史文化记忆,推动文物保护活化利用,打造小微展馆、精品院落,百年老街模式口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模式口百年老街“焕新”后融入现代生活

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中部,作为北京市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重要节点,拥有法海寺、承恩寺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田义墓和第四纪冰川馆2处市级文保单位,以及15处区级文保单位和普查登记文物,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即从这里走出,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道、百年老街。

近年来,石景山区通过集中改造多项惠民市政设施、升级多处市民文化休闲空间、打造多个京西特色文化小微展馆、营造多组商业文化体验院落,推动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活化利用,使其有机融入现代生活。

曾经的模式口大街也叫驼铃古道,商贾云集,酒肆遍地。如今走在模式口大街上,仍然可见驼铃、骆驼等街头小品。模式口大街东入口处的驼队、京西书局门前憨态可掬的骆驼,搭配上人们脚下的青石板路,一幅旧时游商往来穿梭,驼铃声、叫卖声绵延不绝的图景仿佛跃然眼前。在这里处处可感“古韵”与“新生”的碰撞。古老的法海寺、承恩寺、过街楼遗址、田义墓诉说着百年老街的历史;特色主题餐饮、精品住宿、咖啡馆、酒吧、茶文化品鉴空间等时尚业态聚集,吸引着年轻人走进老街打卡。

在模式口大街居住的老街坊都知道,曾经的模式口区域有不少加盖违建、违规占道经营的情况,道路从早到晚拥挤不堪,早市过后,街上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模式口更新改造事业部规划设计部经理周皓介绍,2016年,随着城市更新的启动,石景山区启动了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改造工作,按照“文物保护是核心,环境整治是前提,有机更新是遵循,民生改善是重点,业态提升是关键”的顶层设计,在更新过程中,统筹推进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招商运营等工作。

2020年前,模式口区域完成了市政基础设施改造,雨水、污水管道重新铺设、架空线入地、拓宽街道等。2020年后,街区开始进入更新。把有价值的院落保留下来,在改造过程中,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把没有保留价值的院落进行更新改造,居民腾退后,按照一院一方案的原则,在前期设计时提前与商户沟通,根据其经营业态进行房屋设计,基本可以达到开业即入驻的条件。

今年3月开业的美山51号位于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这是一家集民宿、西餐厅、酒吧于一体的商业体。主理人林芳如说,2022年她第一次来到模式口,虽然更新中的大街还有些杂乱,可这里沉淀的历史文化韵味深深吸引了她。2023年,她决定来这里开店。“街区设计规划部门会根据商户的业态提前设计,不需要我们大拆大建,很贴心。而且两年过去了,街区的更新改造留住了模式口的历史文化,这里变得既时尚又有文化气息,没有让我失望。”

模式口百年老街“焕新”后融入现代生活

据了解,2016年以来,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紧扣文化、旅游、商业、公共服务4类业态,实施精准招商。实现了15处景观遍布街巷、30座精品院落栖居老街、百余商铺临街而立的景象,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和活化利用,正在让更多市民享受到更高品质的现代生活。

内容来源:北京青年报、中国改革报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印迹inBeijing

流程编辑:U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