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一下,这款神器是手机端的,支持任何网页版,APP,小程序、群链接等等形式的平台,全程记录,全自动识别,悬浮窗显示,所有微信小程序和app平台,安卓手机系统、苹果手机系统都可以安装,但都是需要定制才能确保运行稳定。不存在被检测以及不支持的问题!有任何问题联系以下微信。

开挂


一、全自动识别,悬浮窗显示,可以随时控制进退,秒开秒退都可以。如果你的对手要你截图界面的时候,随时可以退出,并且随时都可以重新开启,不需要退出游戏。
二、支持所有的微信小程序和app平台,比如微乐、闲来这些主流平台全部支持。
三、安装方便,直接打开我传给你的文件秒安装,我们也会全程指导,有任何问题随时联系。

历史是一部超能相机,即使不开美颜,不用滤镜,也能穿越时空,将世间美好凝成永恒。王昭君,这位长江女儿、草原母亲、和平使者,她用繁花盛开的一生,留下了民族团结的千古绝唱,也因此受到世人的无限尊崇和爱戴。

走不出思念的长江女儿

作为土生土长的内蒙古人,也是地地道道的昭君“婆家人”,我一直盼望着能拜谒传说中的昭君村。

初夏时节,晨光熹微,我来到长江西陵峡畔。历史时光照映下的巴楚大地,呈现出一派空灵幽静的意境。

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昭君村,坐落在城西香溪河源头的山台上,原名叫宝坪。背靠纱帽山,群峰林立,崖壑含翠。如此碧山秀水,果然是出美女的好地方。无怪多少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诗圣杜甫也曾探花寻香,留下“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的名句。

香溪河畔的乡亲们,千百年来都以家乡诞生了屈原和昭君为荣。昭君村里,纱帽山的崔巍庄严、香溪河的飘逸流香、娘娘泉的清滢碧透、抚琴台的琴韵悠扬,都让人流连忘返。

伫立在昭君雕像前,陪同我参观的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吴开保介绍说,这尊雕像是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于1986年赠立的,高3.3米,采用优质汉白玉,由内蒙古著名雕塑家张恒精心会意设计雕刻而成。凝视雕像,心潮澎湃。昭君那含情脉脉的双眸,似乎在深情迎接追寻她而来的我。

大约公元前53年,宝坪村有一位名叫王穰的农户,一直没有孩子,便到屈原庙进香许愿,祈求得到一个像屈原那样忠于国家、热爱人民的儿女。也许是他的虔诚感动了屈原,一天夜里,王穰的妻子梦见一轮明月投入怀中,不久便生下一个可爱女婴,名嫱,字昭君。吴开保先生告诉我,昭君小名皓月就源自这个传说,当地至今还保留着月圆之日祭拜昭君娘娘的习俗。

昭君自幼聪明伶俐,敏而好学,读书习字认真勤勉,琴棋书画用心有加。农忙时节,她跟着父母“也傍桑阴学种瓜”,做些力所能及的农事,还主动帮助左邻右舍,因此深受乡亲们喜爱,美名在当时就得以传扬。

青山如黛,鸟语花香,约公元前37年的那个春天。汉元帝时期,昭君被选入宫。她别香溪,下长江,渡汉水,入长安,成为“待诏掖庭”。未央宫里,留下了南郡美女的窈窕身影,也开启了昭君波澜壮阔的人生。

乡人念昭君,筑台而望之。昭君一去两千余年,故乡人民因为思念昭君,在妃台山上修筑了望乡台。乡亲们经常登上望乡台,对着远方的昭君讲述家乡的故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昭君是属于长江的,更是属于香溪河的。正如新华社原社长朱穆之先生所言,昭君去已远,溪水至今香。

我看到,凡是昭君当年可能涉足的地方,如楠木井、珍珠潭、大礼溪、小礼溪等等,都被乡亲们以故事和传说的方式流传于世。我想,一个人能活进民间传说里,就活在历史的不老记忆里了,就活在岁月的永恒之中了。

胸怀人间大爱的草原母亲

在昭君故里,体会她的人生际遇。这一切,毕竟太遥远,而这一切,又是如此亲近。在这里,随便抓一把土,任意抚一块瓦,昭君出塞的故事便浩浩荡荡来了。

昭君入宫后,锁在深宫人未识。她始终没有气馁,一直在等候时机到来。公元前33年,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来到长安,“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提出与汉室通婚结亲,汉元帝爽快地答应了。昭君主动请行,这个决定改变了她的宿命,让她浮出了宫深似海不见天日的水面。她站在众人面前,仪态大方,楚楚动人。范晔的《后汉书》记录了那一刻:“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斐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文字虽短,却意味深长。

为了纪念这次和亲,汉元帝改元为“竟宁”,意为边境安宁,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汉宫秋色成往事,一片丹心任权衡。昭君用稚嫩的双肩扛起和亲的重任,作别长安,北渡黄河,走向草原,走上了胡汉和亲、汉匈友好的政治舞台。

相传,和亲队伍一路前行。昭君耳边传来马嘶雁鸣,她心绪难平。于是在坐骑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如泣如诉的琴声,看到这位美丽的女子,竟然忘记了扇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有了“平沙落雁”的美誉。

昭君来到大草原后,克服种种困难,融入到新的环境之中。她被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册封为“宁胡阏氏”,象征着将给汉匈两族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昭君把随行的能工巧匠尽数安置到民间,耕种稼穑改良品种,纺织织布装点生活,圈地造房改善环境,茶楼酒肆驱除瘟疫……胡汉人民和谐共生,匈奴兄弟姐妹们也逐渐变得文明礼尚起来。

相传,思乡心切的昭君,拿出巴楚大地盛产的茶叶,与草原的牛奶相融在一起,就制成了飘香的奶茶。大家品尝后,都觉得可口,便广为传播。如今,奶茶已经成为内蒙古人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饮品。

昭君以大义壮举,证明了她不仅天生丽质,也拥有人生修为的至善境界。她把人间大爱都献给了草原,展示了旷世红颜为大家的勇气,所以,匈奴民众都亲切地尊称昭君“我们的娘娘”。

回程的路上,我一路遐思如鸿。所谓命运造化,很多时候是性格使然。昭君由美丽宜人的香溪河畔,走进高墙深巷的汉朝宫廷,最后来到辽阔壮美的塞外草原,都与她挺身担当、心胸宽广是分不开的。

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使者

回到呼和浩特,我再次来到昭君博物院。秋风送爽,长空雁叫,遥望青冢,耳边响起雄浑的《塞外曲》。我仿佛看见不远处,昭君与呼韩邪单于并辔而来。

想一想,呼和浩特人民的团结和谐幸福生活,应该有昭君当年的贡献。正是因为昭君的到来,汉匈两个民族团结和睦、亲如一家,阴山脚下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盛世景象,为今天的安宁奠定了基础。

千百年来,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被一代代人传颂,让昭君赢得了“和平使者”的殊誉。“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这是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为昭君题写的七绝,堪称经典之作。

昭君和呼韩邪单于结为伉俪,不久便生下了一子,取名为伊屠智牙师。两年多后,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忍着失夫之痛,昭君本想归汉,得到的旨意却是“从胡俗”。按照匈奴的风俗习惯,丈夫去世后,妻子要嫁给丈夫前妻的儿子,这实在让昭君感到为难。最终,昭君以非凡的气度和胸襟,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若鞮单于,并生下了两个女儿,分别是须卜居次、当云居次(“居次”匈奴语意为公主)。

历史上,关于和亲的故事并不少见,但和亲使者多是公主,大都名不见经传,唯独宫女出身的昭君能青史留名。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中,也只有昭君被后人敬仰,台湾苗栗县的新莲寺至今仍在供奉昭君娘娘。我想,这还在于昭君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融合作出了杰出贡献。她促进了两个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推进了民族融合。其实,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天下和平是头等大事。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哪怕一天没有战争也是好的,更何况史上说和亲之后保持了半个世纪的和平呢。就像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诗称:“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更为难得的是,昭君出塞,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子女、侄子也继续为汉匈友好而奔波,成为汉匈关系史上值得称赞的人物。

相传,昭君完成使命后,一天夜里,天空红光闪过,只听一声巨响,平地里突兀起一座土山,山顶上飘着五彩祥云,昭君就这样去了。悲痛的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每人用衣襟掬土,填在土山上,就形成了今天高高耸立的昭君墓。每年深秋,塞外青城草枯叶黄,唯独昭君墓上芳草萋萋,所以人们称其为“青冢”。翦伯赞先生曾写道:王昭君已不再是一个人物,而是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再是一座坟墓,它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

如今,除了呼和浩特,全国各地的昭君墓还有十几处。昭君到底长眠在哪里,仍是个未解之谜。我想,昭君埋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历史上曾有一位女子,作为和平使者,将两个民族的纷争化成了一泓平静的湖水。

历久弥新的昭君文化

两千多年了,昭君虽然离开我们很久,但她并没有湮没在岁月长河中,一直被我们所铭记、书写、颂扬。仔细想来,昭君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之丰富厚重,超过了许多载入史册的帝王将相、贤臣名士和英俊淑媛。

古往今来,昭君出塞吸引着的文学艺术家们,在作品里反复地吟咏和描绘。他们用诗歌、绘画、变文、戏剧、传说故事等文艺形式进行创作,呈现出“万种丹青绘昭君”的文化盛象。据不完全统计,历代歌咏昭君诗词有千余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昭君传说故事达百余篇。更多的赞美,永远盛开在人们心间。

在漫长的历史道路上,昭君出塞就像一个小小的雪核,被人们不断推拥着向前滚动,或快或慢,或左或右,越滚越大,最终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雪团,那就是昭君文化。

昭君文化是什么,她不是一个美女的文化、单个民族的文化,而是“天下一家”的文化,“玉帛交欢”的文化,汉族和少数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文化。她是以昭君出塞为基础,以民族团结、和平发展、共同繁荣为理念的文化,是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文化。

呼和浩特是全国开展昭君文化研究与传播最早最重要的地区之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一大批专家学者著书立作,赞颂昭君的历史贡献。90年代后期,昭君文化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1998年,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昭君文化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以青冢为地标的昭君博物院,已经成为匈奴、鲜卑、柔然、敕勒等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研究的中心,是昭君文化研究的大本营,千千万万游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讲堂。此刻,一场名为“交融之美——昭君出塞和亲之路沿线精品文物专题展”正在昭君博物院举行。那些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极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特色,演绎着瑰丽多彩的昭君文化。

从1999年至2024年,连续举办25届的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吸引了国内外来客,成为呼和浩特向世界递出的一张亮丽名片。呼和浩特创作推出的舞剧《昭君》等文艺精品,更是展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美好图景。多年来,青城呼和浩特处处可见昭君元素,昭君文化已经真正融入其中,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肌理和独特标签。如今,青城人民蹄疾步稳,正让昭君文化历久弥新,发扬光大呢。

近年来,呼和浩特积极联合湖北省宜昌市、陕西省西安市等昭君出塞和亲沿线五个省区九个城市,成立昭君文化旅游产业联盟,举办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昭君文化艺术活动,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昭君出塞所彰显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取向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作用。

啊,昭君,你一直就在我们身边,未曾走远。让我们以更美的姿态,携手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王宇天)